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徐艺乙:构建新时代的工艺文化
2019.02.25
论坛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的通过批量生产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有的通过修旧利废以满足某些特殊需求,有的通过精工细作以传达某种情感或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文化,它几乎横跨中国社会的所有历史时期。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开展造物活动;制作者与使用者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产品的制作、使用规范,研究手工艺技术的相关学问;传统手工艺人在社会上广受尊重,传统手...
查看更多
寻找古老非遗的生存之道
2019.02.22
论坛
传承千百年的非遗是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在当代环境下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技艺的生存发展与政策法规、社会期待相互适应、共同进步。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道古火会”依然缺席。据说,这一民俗起源于汉代,流传了2000多年,目前已中断4年。2016年,“五道古火会”代表性传承人杨风申在制作烟花“梨花瓶”时被赵县公安带走。最后法院判决杨风申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处罚。之后古火会一直没有办理到合法手续,“梨花瓶”也就一再与村...
查看更多
我国非遗馆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
2019.02.13
论坛
提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弘扬。近年来,作为以展示为主要功能的一类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非遗专题博物馆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并且逐步形成了以“非遗馆”命名这类非遗专题展示空间的共识。本文将从非遗馆的建设背景与主要形态、定位与发展方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策展中的创新趋势等方面,对我国非遗馆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展望。一、非遗馆的建设背景与主要形态从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到各省相继出台的《非遗保护条例...
查看更多
数字手段助力非遗教育进校园
2019.02.11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以及数字化变革的背景下,传统非遗原有生存环境逐渐消失,急需借助现代科技、传媒、创意等手段,为其注入新的养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让非遗插上信息化翅膀进入学校,再次焕发青春活力,使承载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的非遗实现代际传承成为可能。在全国众多非遗进校园开展得较好的学校里,已经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非遗传播传承的效率,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借助数字手段接触非遗成潮流上海师范大学...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要在转化上做文章
2019.01.29
论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概括起来看,从认知到实践,到今天可以说进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需要认真探索总结。之所以强调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大问题:一是要客观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内在规律,认真解决好非遗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看点上,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地位;三是必...
查看更多
以更高标准谋好文化生态保护新篇
2019.01.14
论坛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个《办法》,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现实挑战,切实增强文化生态区建设发展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
查看更多
非遗堪当城市“金名片”
2019.01.11
论坛
1月6日,一组反映泉城非遗酿酒工艺的雕塑亮相山东济南泉城广场。雕塑集中展示了古代人民用泉水酿酒的过程,包括取水、拌料、蒸馏等,形象栩栩如生,吸引了过往游客纷纷驻足拍照。作为济南的“城市会客厅”、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泉城广场每天人流量巨大,传播力不言而喻。能在如此繁华的地段得到展示推广,并且获得游客喜爱,凸显了非遗作为城市“形象大使”的特殊价值。此前提起非遗,人们脑海中多会涌现草编、剪纸等乡土气息浓郁的形象,这些老手艺似乎与现代城市并无交集。诚然,改革开放以...
查看更多
专访吕品田: 时代变革中的价值洞察与实践把握
2019.01.10
论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细微的民众生活和宏观的社会图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改观经济面貌的同时,“改革”与“开放”的社会导向和生机活力同样展现于美术领域,催生了如今更加繁茂的艺术生态。作为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工艺美术以及更加生活化的民间美术,在这40年中的发展或存续状态,集中反映了
传统文化
和传统美术的当代运行。《美术观察》策划“我与中国美术这40年”选题,邀请每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该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轨迹...
查看更多
实践:民俗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关键词
2019.01.10
论坛
从格林兄弟到钟敬文等先贤所开创的经典民俗学,强调对文化事象的识别、理解与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保护与继承发展。在这样的学科定位中,文化被视为社会之外的自足体,可以独立于人类行为与实践之外存在。近年来,一些人类学家仍然秉持这种看法,认为文化只能是观念性的存在,仅指“群体信仰及支配该群体行为的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不恰当的,因为文化本身就已经是“非物质”的,社会实践不应是题中之义。与此相反,民俗学者却开始探讨民俗研究的实践性转向,认为非物质...
查看更多
听指间泠响 赏绝世藏琴——关于《中国古琴珍萃》
2019.01.08
论坛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
传统文化
的瑰宝。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审美特征。其音形俱美,集诸多高雅品性于一身。其音中正平和、醇和淡雅、清亮绵远;其形娴雅端庄、精整富丽、古意盎然。所以,古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极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作为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成为灿烂的中国
传统文化
中那颗耀眼的星。古琴与其他传统乐...
查看更多
1
50
51
52
53
54
1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