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夏至
搜索
论坛
   自2007年至今,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共建立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相关省区市也建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区域内的非遗为核心目标,对传统文化及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无形的非遗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传统民居和文物等相互依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
查看更多
论坛
20世纪80年代,在大众的价值判断中,手工艺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土气和落后的代表,人们崇尚的是工业产品以及体现其形态特征的现代感。那时我正在研究学院形态的陶艺、漆艺、金工及木作创作,真切地感受到了手工艺不被艺术家与大众认可,以致孤立无援、岌岌可危的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手工艺逐渐抬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更加典型充分的工业文明环境反而让人们转身体会与思考植根于心底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日益深切地感受到文化记忆机制在心理层面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
查看更多
论坛
自2007年至今,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共建立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相关省区市也建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区域内的非遗为核心目标,对传统文化及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无形的非遗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传统民居和文物等相互依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相得益彰...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明在国家层面民俗认同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从“刘基文化”形成初期的民俗认同实践,再到当前的“非遗化”,其进程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愈机制”。在论证此逻辑过程中,作者界定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及“核心认同符号”和“生命力”等概念。作者简介:张举文...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当下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向,让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处于“封闭与开放”的双重节奏中,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碎片化的文化事象,而是有着与中国社会文化延续同步的体系性。基于此,笔者梳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与文化叙事,并借用“文化中国”的概念,展示出“国家”叙事如何通过历史、地缘和文化的表述,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延续、解构和重构。与此同时,本文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复兴,对于当代构建“国家”叙事...
查看更多
论坛
    新千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完成,伴随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陆续跨入了后工业社会。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重新审视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差异,传统手工艺呈现出复兴之势。手工艺行业推崇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独具匠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今年10月,景德镇工匠精神...
查看更多
论坛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它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以特色鲜明的刻纸、针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花灯,极富文化和审美价值。花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丰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现代化进程与市场化经济的多方影响,泉州花灯的发展空间正逐步退缩,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本文是民俗纪录片《山鹰之行》(The Flight of the Condor)的叙事词,讲述“非遗”概念如何从来自玻利维亚政府的一封信开始,发展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故事,成为至今广为使用的政治、学术和民间话语,并在文尾提出一个关键的学术和伦理问题。该片由沃尔迪玛·哈福斯特和制片人艾纳斯多迪尔(AslaugEinarsdóttir)合作完成,是哈福斯特的最新专著《制造非物质遗产: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老鹰之歌”和其它故事》(Making Intang...
查看更多
论坛
不仅评书,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有时代感,有当代性。如果观众一接触评书,就觉得距离自己非常遥远,那评书艺术就面临真正的危险了评书诞生至今已有千余年,长久未衰,而且始终紧随时代步伐前进。唐朝时,元稹和白居易唱和的诗里就提到评书,“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的内容就是唐朝当时的传奇;明朝冯梦龙、凌濛初所做“三言”“二拍”话本小说,把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案头文学,反映的也是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明末清初柳敬亭说的也多是当时...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戏曲是毫无疑义的民族瑰宝、人类遗产,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昆曲、粤剧、藏戏、京剧、皮影戏,以及作为优秀实践名录项目的木偶戏,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戏曲最有特点的戏曲类型,显示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突出成就。    最值得赞叹的是,戏曲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居于社会文化发展前沿,用高台教化和艺术熏陶,将社会历史文化、世俗人伦情感实现民众共享。在近现代急速的时代转型和社会变革中,党和政府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