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黄卓 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普及的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传统文化应该走入校园,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应该以什么方式进入校园,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嵌入到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首先,辨清良莠,避免传统文化传播误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自提出到全...
查看更多
论坛
    当前中国正在出现一场手工艺复兴的现象。景德镇有12万陶瓷手艺人,宜兴有10万紫砂工匠,苏州镇湖有8万绣娘,福建仙游镇有13万木匠……笔者通过考察,发现在这些传统的手工业城市,众多手艺人都拥有自己的手工艺作坊或手工艺工场。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加入了这一行业,为新旧手工艺地区增添了活力。为什么如今会在中国爆发手工艺复兴的文化现象,这与中国的未来甚至是人类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一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意识到我们今...
查看更多
论坛
当传统非遗拥抱现代动漫,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近日,“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活动在上海大隐精舍举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保护专家、代表性传承人和动漫制作公司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探讨非遗和动漫跨界融合的可能。与会人士指出,两者的相互借鉴有基础,也有必要性,跨界融合正当其时。非遗传承人要一手托着传统,一手连接未来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指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非遗的保护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如何让这些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依然是...
查看更多
论坛
近日,我与国际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进行了一场座谈。在交流中,国际专家感慨,自己先后在中国进行了十余年关于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这五年,尤其能深刻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生态的变化,他们认为,中国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觉度在提升,从政府的公共政策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民间文艺不像精英文艺那样有相对完备的发展机制和空间,它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是劳动者自己的歌唱,是一个民族对美的集体记忆和创造,所以当社会文化转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工业...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族走廊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根据费孝通的理解,我国历史上主要存在三大民族走廊,即“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南岭走廊”。研究民族走廊是打开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的钥匙,也是理解历史上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条重要线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民族走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与发展要求。本文在对藏彝走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藏彝走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现实发展的需求中,藏彝走廊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同样是跨体系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在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建设和平文化和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一方面,教科文组织创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框架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在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又使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贯彻实施能够落在比较扎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
查看更多
论坛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铁道游击队这支活跃在鲁南的抗日劲旅广为人知,这里的“土琵琶”便是柳琴的俗称。以柳琴为名的地方戏曲剧种——柳琴戏,200多年来在山东南部等地区广为流传。 柳琴戏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俗称“拉魂腔”,又被称为拉呼腔、拉后腔、拉洪腔等。柳琴戏以柳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将最接地气的喝鸣腔、猎户腔、柳子戏甚至叫花子乞讨的花鼓秧歌等融入其中,形成了...
查看更多
论坛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提到:“在北京,你可以游览古老的故宫、长城、天坛,也可以参观现代派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你能听到中国传统的京剧和相声,也能欣赏来自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你会碰到衣着新潮、穿行在世界名品商店里的中国青年,也能遇见操着流利汉语、在老胡同里徜徉的外国友人。”这句话在相声界震动很大,因为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重大讲话中谈及“相声”两个字,把这一艺术形式提高到这样一个位置。既然国家领导人把相声推荐...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陈秀梅,研究馆员,现任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
查看更多
论坛
雄风(麦秆剪贴画)刘桂荣  工艺美术是我国自古及今传承不息的造物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经验和对美的追求,犹如一条壮阔的艺术长河,融会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智慧,也以有形的文化创造,哺养和维系着一代代人的生活之美。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文化自信缺失等,使传统工艺美术遭遇重创,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舞台的中央走向边缘,甚至沦为国际工艺市场的代工,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承和工艺文脉模糊零落,面临流失断层的严峻危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