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访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
2017.10.31
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了全面深刻的巨大成就,发生了具有历史性的深刻变革。 日前,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
查看更多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10.25
论坛
同志们: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这些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作阶段性的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生态区建设的原则、理念、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明确生态区建设工作重点。一、关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目标是“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遗产丰富——是指存续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和丰富。设立生态区的前提是遗产比较丰富,我们还是把丰富作为一个建设目标,就是要继续发展和丰富,不断有新的创造。热贡生态区...
查看更多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谈文化遗产保护
2017.10.20
论坛
图为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向与会记者介绍情况 新华网 郝广鹏 摄 2017年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发言文字实录: 项兆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指南。近年来,我国文物保...
查看更多
非遗博物馆的发展与嬗变
2017.10.16
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传承发展,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推动,一个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项目,正纷纷从“纸上名录”走向自己的“新家”——非遗博物馆!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遗产和
传统文化
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人民文化意识的日趋成熟,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大发展与大繁荣。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博物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博物馆“静态”展现的服务模...
查看更多
专访天津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杨文
2017.10.09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杨文,女,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馆员。曾长期从事民间艺...
查看更多
专访青海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才让措
2017.09.29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才让措,女,藏族,现任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负责《青海群众文化论文集》《青海...
查看更多
让
传统文化
绽放时代华彩
2017.09.28
论坛
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化景致—— 回顾文化热词,“飞花令”一夜成为话题,“舌尖体”几度刷屏网络。 盘点文化现象,昆曲热、京剧热、诗词热相继来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火爆荧屏。 观察教育动向,优秀
传统文化
进教材成为了全民共识,对中华智慧的学、思、行、悟逐渐走进课堂。 文化潮涌,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建构,才有实践的回响。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带领全国人民从延...
查看更多
王宁:展开舞蹈生态学
2017.09.27
论坛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民族民间舞蹈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突破口。在艺术研究中,舞蹈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门类,因为它的媒质并非外物,而是由人的思维和心理支配着的肢体动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舞蹈的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实为一体,几乎是零距离的。所以,研究舞蹈必然是实证与推理的结合,典型个案是十分重要的。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中华书局)的作者马盛德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合适人选。我和盛德先后在青...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要“与时间赛跑”
2017.09.26
论坛
开展非遗传承人展演展示、评选非遗保护优秀科研成果及模范传承人……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一批生产性项目、传承人成果的示范,为非遗更好地“活”在当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从中可见,因与地域文化、仪式风俗、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加之依托于人而存在、靠口传心授不断...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史诗传统及其互动...
2017.09.25
论坛
摘要:《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 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
查看更多
1
68
69
70
71
72
1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