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8   星期三   农历五月初二   
搜索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4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举行为期三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是继2002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3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中国艺术研...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 在云南隆重召开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进入整体实施新阶段   2004年4月13日至4月16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在云南隆重召开。   大会开幕式由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陆耀儒主持,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周和平、云南省省长助理丹珠昂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方新、云南省文化厅厅长贺光曙、文化部社图司...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3年12月7日至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办为期5天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继去年12月举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大型的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政府官员、著名专家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国内地方政府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的国际性学...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世界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继2001年昆曲艺术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之后,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在此次申报过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精心组织数位专家学者严密论证,他们以储养丰颐的学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和保护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2年12月8至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为期三天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潘震宙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出席了开幕式。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为大会题写了贺词,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以及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向大会发了贺信...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工程   2002年5月16日,在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面作好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召开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文化专员木卡拉和社会学、宗教学、考古学、艺术人类学...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召开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座谈会   在中国昆曲艺术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际,2001年6月8日,文化部召开了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座谈会,邀请“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成员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文化厅局、6家昆剧院团有关负责人参加,共同就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进行商讨研究。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讲话中指出,保护和振兴昆曲艺术不能急功近利,而要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在认真研究昆曲艺术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确定  2004年4月13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开幕式上,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公布了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名单,其中包括综合性试点3个,专业性试点26个,共29个。详细名单如下:综合性试点3个:1、江苏省苏州市2、福建省泉州市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专业性试点:1、北京市民间音乐--京西古幡乐2、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3、山西省地方戏曲--耍孩儿4、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服饰艺术5、辽宁省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孙家正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在即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摄影 中国网记者赵娜)     (中国网5月25日电)2006年6月10日,我国将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自今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将被确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5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