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灰塑:屋顶上的家族“心灵史” 陈家祠灰塑修缮前“旧貌”     总长度2500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的广州陈家祠内,长度为广东之冠的灰塑群日前开始全面“美容”。按照馆方的计划,首期修缮工程大约在3月份可以完工。  每五年左右,陈家祠的灰塑群总要迎来一次全面的体检和美容。与五年前一样的是,此次的“美容师”,仍是刚刚获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花都灰塑艺人邵成村。而对于从事灰塑制作30年的邵成村来说,刚刚过去的2008年有几个“亮点”不得不说。  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600岁的“细十番”登上最高殿堂    新年伊始,楼塔镇荣膺由国务院命名、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为杭州市惟一获此殊荣的乡镇。与此同时,楼塔的“细十番”也入选国家文化部评选的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标志着萧山民乐登上了最高 “殿堂”。    去年3月初,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杭州市有16个项目入围,楼塔的“细十番”就在其列,而且细十番还是杭州第一个入选的传统音乐类型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陕西凤县“汉改羌”引发争议 “拉郎配”还是保护羌文化    县领导带头跳羌舞(图片来源:凤县新闻网) 全县中小学推广羌舞(图片来源:凤县新闻网)    缘 起      与发展旅游联姻的“羌族故里”之路    2008年岁末,陕西凤县试行居民民族成分“汉改羌”引发的争议,使得地处陕西西南部、秦岭腹地的陕西宝鸡市凤县一时间跃入国人视野。凤县为营造羌文化氛围、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鼓励群众“恢复”羌族成分的做法饱受争议,该县半年多来全力打造“羌族故里”、挖掘羌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蒙俄三国联合推动呼麦“申遗”      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厅承办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于12月29日在呼和浩特落下帷幕。蒙古国呼麦协会会长阿?策登额席、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国际呼麦科学中心主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吴团英及3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呼麦及蒙古族和声艺术的价值、历史沿革、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形成了《呼麦专家保护建议书》,对呼麦“申遗”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相关人士表示,呼麦有望继长调民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爷孙接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子为《昆仑派武功》申遗  今年11月份,现在省文史馆担任馆员的孙学孟正式将《昆仑派武功》申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是继今年8月他获得哈尔滨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又一次申报。  孙学孟退休前为哈师大数学系副教授,6岁跟随祖父孙广庭研习武术,后拜中国昆仑派无极门51代掌门人吴锡臣为师。吴锡臣为继承昆仑派两大名师“单鞭压倒河北省银头叟”剑侠吴纯芳、“双刀盖京南行义侠”张廷义的盖世武功,用一生心血苦练。吴锡臣辞...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构筑民族强盛的文化根基  凝聚国家发展的精神力量――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2008年12月1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莅临研讨会。文化部相关司局领导,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高等院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软实力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就在新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新时代 新年画 新发展 期待中国木版年画的春天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木版年画,这一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在一大批民间艺术家的呼吁努力下,各地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   不久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有年画之乡美誉的开封朱仙镇举行,5年前,就是在这里,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中国民协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5年后,我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和保护工作硕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九鲤灯舞”与“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     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日前,黄石镇沟边村的九鲤灯舞和惠洋十音分别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共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九鲤灯舞民间艺人陈文水、陈金文以及惠洋十音民间艺人方元往、吴元林也被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遗产穿上“商业外衣”之后濒危文化遗产蒙古筝曾经的兴盛地--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牧旗演员表演蒙古筝弹奏。盛行于元代的蒙古筝如今已濒临灭绝,会弹奏的人越来越少。(布和朝鲁 摄)    来到内蒙古草原的大多数外地人都曾在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用餐的间隙欣赏过蒙古族长调民歌表演,不少人也曾被盛情的“劝酒”长调劝得酩酊大醉。在内蒙古,荣升为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古老艺术已成为草原旅游的金字招牌,在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保护的同时也被精明的商家充分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潮州木雕与潮汕文化    潮州木雕是盛行于粤东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主要流行于旧潮州府属各县,故名。其辐射范围还应包括在文化渊源关系或地域上与潮汕密切关连的闽南和客属兴梅一些地方, 其影响和传播范围则应该更广。潮州木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精湛的工艺制作,丰富的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饮誉海内外的潮汕金漆木雕更与浙江东阳木雕、安徽徽州木雕齐名,成为全国著名的木雕品种之一,在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一格。潮州木雕因其长期广泛地流行于民间,具有典...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