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这次重要讲话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以习近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二十四节气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且愈发完善、应用广泛。 有小满,没大满 二十四节气如何命名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认为,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和排列,至少有3个特点。 第一,命名将时间流转...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 (闽文旅非遗〔2022〕1号) 各设区市文旅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文体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按照《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经过推荐、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196家单位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通知 (闽文旅非遗〔2022〕1号) 各设区市文旅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文体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按照《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经过推荐、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196家单位为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进一步加强我省民间口头文学保护传承,助推文化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发掘宋韵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五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 活动主题 讲述共富共美,弘扬宋韵文化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 浙江省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 字里拾“遗” 鈲、尕、仡、莞、瓠......这些非遗项目名称里面的字,你是否会觉得有些陌生,不知道读音或意思? 为了让大家更好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推出【字里拾“遗”】这一新的系列专题,通过解释非遗项目名称中一些特定、生僻、易错和不常用字,为大家带来有关非遗项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汴”字出现在哪些非遗项目里吧! 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2年2月全国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因疫情和假期因素,较上月下降22.71%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2月非遗活力值共计329247,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为110.23,较1月数据下降22.71%。 山东...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豫剧、河南坠子作为河南省传统戏剧、曲艺类代表性项目,“乡音一出是河南”,承载着亿万河洛儿女的乡愁和记忆。 非遗保护不断得到重视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不断完善,河南省去年年底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的豫剧、河南坠子2个保护项目有6名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了联合推广西北地区多彩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向国内外讲好“丝绸之路·神奇西北”的文化和旅游故事,今年西北各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联合举办2022“非遗交流年”主题活动,努力让社会认识西北地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传承与活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被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之关联的实物与场所,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同处于西北地...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2年3月2日,自治区级南岭瑶族文化(贺州)生态保护区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对巩固贺州在整个南岭瑶族地区的核心影响力,对于保护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整体性活态传承,推进贺州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贺州慰问演出,贺州瑶族服饰展演 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交界的南岭民族走廊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的汇聚交融之地,35...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