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
2008.11.12
专题报道
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 在日前举行的2008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国的专家与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起,围绕“传统技艺?当代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和对话。正如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开幕式上所提出的,应当深入探讨“如何让传统技艺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价值”“如何认识和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已经成为艺术人类学者的重大课题。 保护与发展共生:本土性现代化...
查看更多
民族传统技艺:新世纪的复苏和发展
2008.11.07
专题报道
民族传统技艺:新世纪的复苏和发展 苗族服饰网络上出售的精美的苗族银饰布依族传统手工水磨制香技艺那坡的黑衣壮族以“黑”为美 11月2至4日,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协办的“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者对民族传统技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民族传统技艺再次成为“香...
查看更多
中外学者对话传统技艺与发展
2008.11.06
其他新闻
中外学者对话传统技艺与发展 11月2日,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的“200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技艺·当代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在艺术人类学的框架下探讨传统技艺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时代所交付的重大课题。当代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高新技术和经济一体化,这种现代化模式已经深刻改...
查看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11.05
其他新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日宣布正式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录中收录了教科文组织于2001、2003和2005年宣布的90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古琴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中国和蒙古共同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昆曲被称为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化石”,是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曲是中国
传统文化
的...
查看更多
白鹤翩跹的朝鲜族《农乐舞》
2008.10.27
专题报道
白鹤翩跹的朝鲜族《农乐舞》 至今没有最终确定语言系属关系,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辽宁、黑龙江等省的我国朝鲜族,并非是我国现今疆域内的原生民族。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于朝鲜半岛遭受连年灾荒和日军的野蛮侵略,大批半岛上的民众开始向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并定居,逐渐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朝鲜族,自古与我国有着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
查看更多
“洛神赋──诗、书、画、乐、舞、文、企”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8.10.24
其他新闻
“洛神赋──诗、书、画、乐、舞、文、企”大型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场全景 本网讯 2008年10月1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洛神赋──诗、书、画、乐、舞、文、企”大型学术研讨会在该院会议厅隆重开幕。研讨会为期2日,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特别为《洛神赋》的故宫演出活动举办。 2008年10月18日晚,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台湾汉唐乐府策划演出的大型南音乐舞戏《洛神赋》在故宫太极殿前隆重上演,演出将舞台表演艺术与《洛神赋》诗词、画卷...
查看更多
津门法鼓“申遗”成功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2008.10.09
专题报道
津门法鼓“申遗”成功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日前,在河西区挂甲寺街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上,河西区挂甲寺庆音法鼓和杨家庄永音法鼓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后首次同时亮相。然而,就在人们惊叹于两大法鼓变化多样、优美动听的同时,却难以忽视两大法鼓所面临的后继无人的窘境。 虽然“申遗”成功,但并未给两大法鼓带来意想中的“实惠”。会员们顶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却在苦苦支撑着祖辈传下来的民俗文化,他们迫切希望法鼓能够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实际保护...
查看更多
宝马公司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08.10.08
其他新闻
宝马公司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日前,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合作协议,宝马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部分启动资金和基金的组成部分,专门用于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于14日再次启程的2008“BMW中国文化之旅”将成为本次合作的重要活动。这是中国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机构与企业首次...
查看更多
首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幕
2008.09.28
其他新闻
首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幕 中新山东网曲阜9月27日电(记者 张璐) 濛濛细雨之中的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将历史文化的沧桑与现代文学的交流完美融合。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这座研究机构拉开了帷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
查看更多
雪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2008.09.26
其他新闻
雪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发布《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白皮书,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人们,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中得到体现。独具魅力的西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强大支撑,成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是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基础,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中国...
查看更多
1
454
455
456
457
458
47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