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普及性课程、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遍地开花,在学校课堂里学剪纸、唱京剧、做扎染对学生而言已习以为常。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笔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在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低水平融合层面,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进校园简单等同于技巧的传承、传统的还原或相关校园活...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集中反映,蕴含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体现。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更充分发挥非遗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多彩非遗借力政策东风和不断加大的保护传承力度扎根巴蜀大地,在活态传承中成为文旅融合的范例。 一、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成文旅融合范例 2019年10月17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举行,共吸引570余万人次来到现场“打卡”,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这个自2007年启动的非遗盛会,如今在形成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国际交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诞生于明代中晚期,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历经几度浮沉。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非遗传承,全社会多方力量陆续参与到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过程中,推动杨柳青木版年画翻开发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危机凸显,为保护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1958年,原天津市文化局将杨柳青画业合作社、天津荣宝斋、天津德裕公画庄...
查看更多
要闻
按照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统一部署,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在2020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组织非遗小分队奔赴县级及县以下村镇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多个非遗门类,共覆盖全国142个贫困县,26个省(区、市)共组织140支非遗小分队,举办约300...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月10日上午,“2020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0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山东省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为全省人民奉上丰厚的节日文化大餐。 659项非遗展演,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据介绍,活动将于1月16日19:30在山东剧院举办“2020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心挑选黄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如果说近年来非遗展览的主要话题是“走进现代生活”,应当是没有争议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京津冀非遗联展”,从2016年的“匠艺致美”到2019年“寻匠务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本文由2019年展览中的一个独立展示单元的工作手记辑录而成,客观呈现了非遗保护单位在推动项目发展中的思考过程。 策展手记 2019年“京津冀非遗联展”再次轮值至天津时,作为专门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单位,应当如何引领...
查看更多
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戏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各级政府对文化、对戏曲的建设和发展也有了高度的认识和重新的定位,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陆续出台,戏曲的创造力、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然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产业不断变革,传统戏曲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逐步向戏曲的传播、传承等方面渗透,给传统戏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网络直播+戏曲”的...
查看更多
人物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摄影:赵梵汐) 各有绝活的文武场 法鼓外出表演称为“出会”。出会的时候,按既定路线沿途行进表演叫做“行会”,在固定地点的表演称为“设摆”。表演过程又分为两个部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指的是法鼓会的仪仗执事,杨家庄永音法鼓会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巡的场面,因此配有各种模仿皇家仪仗的华美器物。如:大纛、软硬对、灯牌、高照、串灯、九图灯、茶炊子、龙筲、衣帽箱等。各种执事雕...
查看更多
人物
2003年在云南乌蒙山区乡村考察 “在做剪纸相关的非遗工作中,我经历了三个繁忙的1000天,第一个1000个日夜是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二个1000个日夜是中国少数民族剪纸村社调查。现在是我人生第三个1000个日夜,己经过去了一年多,还有二年要完成丝绸之路的剪纸调查,完成项目三本图书的编撰与写作。” 从85新潮走向民间 197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个时候,刚刚结...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