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孟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举行
2009.08.05
其他新闻
孟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举行 中国江西新闻网8月4日抚州讯(李劼报道)近日,全国“孟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广昌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泉州仰恩大学、江西省艺术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研讨,为广昌孟戏这一古老民族
传统文化
的记录、保护和传承建言献策。这标志着广昌县在挖掘保护宝贵的孟戏资源工作中又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广昌孟...
查看更多
广西:多民族文化共繁荣
2009.08.02
其他新闻
广西:多民族文化共繁荣 在广西,以《八桂大歌》为代表的一批舞台艺术精品一路高歌,走向市场;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引得世界各地纷纷效仿;以南宁国际民歌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品牌越唱越响亮…… 不仅如此,广西还出现了政府扶持引导、项目策划人运作、社会资金进入的《印象·刘三姐》模式;广西彩调剧团与北京文化公司异地携手复排经典名剧《刘三姐》跨地区合作模式;广西著名作家东西的小说《耳光响亮》,通过经纪人牵线搭桥投资上千万元拍...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与昆曲传承
2009.08.02
论坛
人才培养与昆曲传承 编者按:昆曲,又名昆山腔,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01年5月18日,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 抢救、保护和继承昆曲艺术, 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昆曲艺术无论是继承保护还是改革创新, 都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昆曲艺术家不懈的追求和心血投注。本报理论部特邀有关昆曲院团领导及戏曲专家,针对昆曲目前的现状,就昆曲艺术的人才培养和保护提出他们的见解和建议。 主持人 中国...
查看更多
我国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2009.07.31
其他新闻
我国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 精美的苗族刺绣、粗糙的树皮行囊、质朴的土家织锦、奇妙的东巴文字、厚重的龙山黑陶……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差异造就了形形色色、别致多样的语言、用具、技艺和歌舞,它们因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而被固定为迥异其趣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7月的昆明,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举办让中外学者再次获得亲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机,正如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让...
查看更多
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9.07.31
其他新闻
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新华网南宁7月30日电(记者程群)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29日在广西防城港市正式挂牌成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和京族字喃文化。 京族人民每年都隆重庆祝哈节。“哈节”集中体现了京族的
传统文化
,有着深厚的海洋文化积淀。2006年5月20日,这个民俗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正式颁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的牌...
查看更多
羌族歌舞展现羌族文化 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07.30
其他新闻
羌族歌舞展现羌族文化 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歌舞走进国家大剧院 7月28日,8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宝级传承人,带着羌绣、羊皮鼓、羌笛等羌族特色文化遗产,做客“走进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与公众一起关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日,除了精美的羌族艺术品,羌族音乐专家汪静泉对羌族文化的介绍,羌族部落歌王尤初贵、毕曼兄弟等倾情演绎羌族多声部合唱,更有国家级羌笛传人杨平的现场演奏和精彩的羌绣表演,让现场的观众对羌族的
传统文化
有了...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2009.07.30
论坛
民俗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乌丙安 众所周知,近现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各民族民间各界到各级政府,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其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公布的中国4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央政府在今年6月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18项,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但是,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和已经取得的上述成就相对应...
查看更多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
2009.07.30
论坛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 ――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 陈勤建 在中国大陆,有关七夕牛郎织女传说的祭拜风尚,随文明以降至今日,大多成为文献记载的旧时风景,当代已不多见。可是,我们中日浙江沿海民俗志考察团,近年在浙江温岭石塘箬山田野调查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今天仍在盛行的,与七夕祭拜风尚相连而又别具一格的遗存――小人节。该习尚仅流行在石塘镇渔民风俗圈内,当地有民众以为,它是从福建惠安及台湾传过来的。经过两年实地的多次的调查...
查看更多
国务院发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
2009.07.26
其他新闻
国务院发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以下为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
查看更多
文化:“非遗”的美丽笑容
2009.07.26
专题报道
文化:“非遗”的美丽笑容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专有名词的不为人知,到如今各地争相申报非遗项目,珍视自己的文化遗存,应该说,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上,敦煌研究院的段文杰先生当选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肃南县文化局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岷县文化局马列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庆阳市环县道...
查看更多
1
689
690
691
692
693
7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