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1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八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贵州为例周必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独树于世界文明之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中世代传承,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固化物。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建立起民族间和个人间团结、友爱、和谐的良好氛围,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本文即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 生产性方式保护大家谈    2009年元宵节起,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了新高潮,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生产性方式保护”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展览期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上,参展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根据在本领域的实践,对“生产性方式保护”这一新概念进行了探讨。  陈林(蒸馏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徐红恩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后人数不尽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  当代条件下,如何培育和形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拉动内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今年西湖龙井即将大面积采摘、上市。    昨天上午,2009年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开茶节,在西湖区转塘街道慈母桥村开幕。    仪式上,文化部委托浙江省文化厅向西湖区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牌匾。    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技艺堪称一绝,一口大铁锅烧得热腾腾,新采的茶叶下锅,炒茶工用手当工具,用上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才能把茶叶炒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千年技艺靖西多举措促进壮锦发展与保护    传承千年技艺 织就五彩壮锦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在其中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200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申报的“壮族织锦技艺”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西县文化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古”:老字号价值谋深度开掘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老字号映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风物人情。屈指算来,宣武区区域内聚集了48家知名老字号企业,占了北京市老字号企业的1/4,另有大栅栏、琉璃厂、马连道等老商街蜚声中外,新经济形势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85岁淮北花鼓戏传承人呼吁政府帮延续花鼓戏精髓     昏暗的灯光下,85岁的周钦全抚摸着被老鼠咬烂的官靴,还有那一件件残破的戏服……往事历历在目,昔日的“老玩意”,受到追捧,而今却鲜有问津。老人的双手也不停地颤抖着,将这些行头又重新放回箱子里。周钦全是淮北花鼓戏的传承人,2008年时,当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老人曾一度欣喜:传统文化受到重视,终于可以后继有人了。而如今,老人又产生了悲观情绪,“我已经85岁了,当我作古之后,谁来延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呼麦向前冲    低如瀑布怒吼,直冲而下,高如苍鹰飞鸣,悠扬致远,透彻邈邈……用心聆听古老而神妙的蒙古族呼麦,它的旋律和韵味让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境中。  呼麦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喉音艺术,它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保护呼麦,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十把传世古琴亮相深圳音乐厅    3月21日,由古琴大师陈雷激带来的“复古殿的传奇”音乐会将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为了让广大市民能更近距离的认识古琴,深圳音乐厅于3月15日至3月21日在二楼金树大厅举办太古遗音――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展,十把从北京空运来深的古琴将向市民展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礼乐文明。    “琴”是历史悠久的古乐器之一,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因其深沉高雅的音...
查看更多
论坛
探索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之路――尹绍亭谈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     选择具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村寨,依靠村民的力量和当地政府及专家学者的支持,制定发展目标,通过能力和机制建设、进行文化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等途径,使之成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的样板和和谐发展的楷模,这就是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为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项目于1998年10月立项启动。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项目组在云南省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