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7)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9)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1)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5号)
2022.03.30
其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02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3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
查看更多
郭永平 行晓荣:晋陕豫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
2022.03.30
论坛
摘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黄河文化,并使其融入当代民众生活的重要路径。基于当下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应从非遗文化的内在脉络出发,加强对地方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再造区域文化共同体。从学理上,晋陕豫三省应加快非遗学的建构,推动非遗学与黄河学的融合互补;在实践上,激活区域民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通过多元主体合力,实现非遗的传承创新。非遗的传承创新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强化民...
查看更多
李文跃:现当代景德镇传统彩瓷的艺术发展与创新
2022.03.31
论坛
【编者按】本文《现当代景德镇传统彩瓷的艺术发展与创新》,系国家级(粉彩瓷)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2022年3月28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传统文化
调查、实践与研究“系列讲座——腾讯视频会议上的演讲稿。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国的瓷器装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单色釉瓷,一类为彩瓷。彩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制瓷技术在单色釉瓷装饰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延续千年...
查看更多
唐璐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释义
2022.03.31
论坛
【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文化遗产领域具有全球影响的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的通过,既有《老鹰之歌》“不眠广场”等关键事件的影响,也有挽救《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失效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缺失的内在需求。该公约形塑了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范式,即赋权社区、群体和个人。缔约国大会和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及其相关文件,保证了该公约的正常实施和各缔约国的履约。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髹漆”与共,共富共享——2022年度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髹漆工艺)正在进行时
2022.03.31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激发传统工艺创新活力,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薪传奖与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品牌活动,今年6月,将举办2022年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大展由中华艺文基金会资助,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活动以“建·共同富裕”为主题,以“髹漆...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2022.03.31
论坛
二十四节气,记录了物候,人们也习惯按照节气安排农活。新华社发 节气与天文观测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分刚过,清明将至。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2022.03.31
节气资讯
二十四节气,记录了物候,人们也习惯按照节气安排农活。新华社发 节气与天文观测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分刚过,清明将至。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中,时光荏苒。从夏朝到周朝逐渐建立起的二十四节气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其中不仅包含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促进和服务了历史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的气象学研究也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气象学是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
查看更多
大运会里的非遗丨蜀锦绽放“蓉光”
2022.04.02
专题报道
3月1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奖牌“蓉光”发布!奖牌“蓉光”和蜀锦工艺制作的奖牌绶带受到关注。“中国风与国际范的完美融合”“充满川味的奖牌”“典雅低调的华丽”……有网友评价“蓉光”:既有成都味,又有中国范。 成都大运会奖牌“蓉光” 成都大运会是中国西部城市第一次举办世界综合性体育赛事,奖牌设计师周颖和团队以此为出发点,聚焦中华文化、成都地域文化和大运会赛事文化,采用国际现代设计主义...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影响深远
2022.04.02
论坛
图①:汉代画像砖(石)上的高架建筑。 图②:山西双林寺大殿斗拱。 图③:故宫建筑上的旋子彩画小样。 核心阅读 在世界传统建筑体系中,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其中又以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影响深远。其营造技艺一直传承至今,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营造技艺大部分的施工过程,主要以“八大作”为主。即木作、瓦作、石...
查看更多
演绎节气文化之美
2022.04.02
专题报道
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系列晚会春分篇中的舞蹈《春茶意暖》剧照 出品方供图 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系列晚会春分篇中的舞蹈《盼春织》剧照 出品方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节气文化。歌舞融入山水、穿越古今时空、融合流行元素……多档节目各显神通,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节目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挖节气文化内涵,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又一道充实有趣的文化...
查看更多
1
516
517
518
519
520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