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6月18日,“《玛纳斯》,传唱在新时代”摄影展在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精彩绽放。 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2022年文化润疆系列活动成果之一。 柯尔克孜族历史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玛纳斯》口耳相传,诠释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展览吸引了诸多观众前来观展,看过展览后,有的观众表示,用影像艺术讲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视觉冲击力和深邃而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八桂大地,不同规模的龙舟赛轮番上演,展现水上的速度与激情: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举办的东盟城市龙舟邀请赛,吸引了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3个国家和我国近30支龙舟队伍赛龙舟、叙友谊;6月22日开赛的2023年南宁龙舟公开赛,将有广东、广西等地的36支队伍共700多名运动员龙腾邕江,还将进行龙舟巡游、祭龙下水、龙舟点睛等民俗表演;防城港市“文旅杯”海上龙舟赛将再现北部湾海域百舸争流的热闹景象…… 不只是广西,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各地文化和旅游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孩子们在学习省级非遗“海安花鼓”。(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贵州黔东南黎平县肇兴侗寨,侗族群众在田园中演唱侗族大歌(视觉中国/光明图片)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卦台山高,天河水长;中华儿女,共祭羲皇。6月22日上午,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天水隆重举行,华夏儿女聚首羲皇故里,怀虔敬之心,执太牢之礼,以雅乐之仪,致祭于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同根同祖、中华共祭,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同一时刻在台湾新北市举行。 6月22日上午,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天水隆重举行。 6月的羲皇故里,陇山含翠、渭水流韵;今天的伏羲庙,古柏参...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2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和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2023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暨第九届沈阳非遗博览会在沈阳启幕。 活动以“非遗迎端午、匠心颂振兴”为主题,在沈阳红梅文创园设主会场,在沈阳鸟岛设分会场,旨在通过“非遗+”模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使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大众生活,推动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选调全省90个非...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关于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省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文化和旅游厅将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现就推荐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省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文化和旅游厅将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现就推荐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
查看更多
论坛
多年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社会各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做法。高校作为非遗传承基地、教育基地、研究基地,在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助力非遗传承?有哪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201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BMW宝马共同建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简称“创新基地”),走出了非遗创造性转化及市场化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一条新路。创新基地最重要的特点是通过“一对一”“做中学”的模式,让带有传统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传统造物法则在当代的复兴,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注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那么,在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如何推动工艺美术融入现代生活? 目前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的“新征程 新工艺——第六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暨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邀请展”,即呈现了新晋10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59位...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红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红色”主题内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体,主要通过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舞蹈等形式表现出来。红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红色资源立法等进行分散式、混合式的保护,尚未体现对其保护的特殊性,有待充分发挥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中国需要继续完善红色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制度,确立认定的“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完善保护单位制度,合理建立旅游开发机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