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非遗来了 传统文化主题节目如何形成常态化和持续性的关注热点,上海广播推出的融媒体节目《非遗来了》做出有益尝试。 多矩阵合力 多场景传播 《非遗来了》是一个以非遗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媒体融合传播项目,已形成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传播矩阵,包含广播、抖音、西瓜视频、阿基米德、话匣子、线下活动等,涵盖了音频、视频、图文等主要传播样态。《非遗来了》总受众已超过3亿人次,新媒体端超过2亿人次。其中,“非遗来了”抖音号粉丝1...
查看更多
要闻
2023年10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人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金风送爽,秋景宜人。工艺美术馆中央大厅内,“中华福树”、剪纸、风筝、宫灯相映成辉,意趣盎然。彭丽媛热情迎接来宾,并同她们合影留念。 在古韵悠扬的编钟礼乐声中,彭丽媛和来宾们共同步入《四海腾欢》馆藏珍品展厅,饶有兴致地观赏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玉雕...
查看更多
要闻
编者按:2023年10月12日,广受瞩目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其中的重要板块——非遗成都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回顾与探索”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非遗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多侧面多角度展开学术探讨,并分享国际社会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优秀案例。配合论坛主题还举办了“非遗采集著录标准解读与应用”与“黄河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个分论坛。论坛的举办得到了主办方的赞许与业内的认可。近期,我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新时代以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10月12日至16日,作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重要内容之一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以“融入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为主题,通过“幸福生活”“时尚生活”“诗旅生活”“健康生活”4个篇章沉浸式展示我国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以来,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当代非遗青年探索实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创新赋能的路径。 扎根民间 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轻轻一挑,针线来回穿梭,动作娴熟,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陈达谞专注绣着手里的黎锦,没多久,一个富有黎族文化特色的人形纹图案跃然眼前。 在10月12日至16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下称“非遗节”)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椰雕、海南黎族打柴舞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国际舞台,展现生生不息的海南非遗魅力,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流连。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海南“非遗+旅游”真正相融还有多远?或许从这届非遗节可...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秋起凤城风景异,非遗传承啄新叶。10月19日,由甘肃省文旅厅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庆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全省“非遗进景区”示范性活动陇东片区分会场在庆阳启幕。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兴来致辞并宣布“非遗进景区”示范性活动庆阳分会场正式启幕,庆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树红出席启幕式并致辞。 吕兴来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茶文化通过茶叶这一媒介得以弘扬,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起到了促进作用。 基于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茶文化相关藏品以及茶文...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同时,民歌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为高校美育提供着丰富的素材与有效途径,具有内在逻辑及实现形式。21世纪以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歌也在文旅融合下获得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性。本文将阐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并对发展路径进行思考,提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坚持不断创新“文化+”,推动音乐产业转化,将非遗...
查看更多
要闻
10月14日至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郝庆军赴乐山调研夹江木版年画、竹纸制作技艺、峨眉武术等非遗项目,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琳、夹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毅、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勤等陪同调研。 郝庆军与峨眉武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超交流 调研组先后前往夹江木版年画研学体验基地、状元纸坊、跷脚牛肉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听取了乐山市非遗保护工作相关情况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汤汤大河,涓流万户,孕育了民歌、戏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延绵不绝的人间烟火。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呈现着黄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沿黄各省区正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探索融合发展的传承模式,让古老非遗传递黄河文化的新声,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的光彩。 黄河记忆绵绵不绝 “八月十五月儿圆,牡丹开得红艳艳,我站在你跟前,花儿越唱越喜欢。”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国花儿之乡”甘肃省岷县的一座公园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