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9)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41)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1)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急需保护的我国之国粹国宝----藏戏艺术
2006.06.22
论坛
急需保护的我国之国粹国宝----藏戏艺术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刘志群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风韵神奇独特、传统悠久丰厚、技艺瑰丽绚烂,不仅印证了世界智者的论点,而且还印证了它是藏民族文化和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戏剧)的杰出代表,以及它所具有的人文各个学科和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
查看更多
中国地方戏剧种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四种形态
2006.06.22
论坛
中国地方戏剧种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四种形态刘 祯 中国戏曲有丰厚的资源,自宋金时期形成迄今千余年,形态更迭不断,却一直兴盛不衰,这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规律和特性。与中国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体系的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早已难觅其迹,只有被历史剥蚀的、残缺的石头剧场尚存一些痕迹,其艺术形态完全变成文本文献的历史记忆。中国戏曲则不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更迭递嬗、新陈代谢,由民间而城市,由南曲北曲形成“四大声腔”,迄“花雅之争”而出现地方戏蓬勃的局面。作...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图)
2006.06.19
其他新闻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本网讯)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研究院主持召开的中国戏曲剧种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于2006年6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来自中国各地代表性声腔剧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北京、各地的戏史专家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期间,王文章院长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接受了与会代表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赠的戏曲音像、书法绘画、研究论著等资料,并向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图)
2006.06.14
其他新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本网讯)2006年6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委托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旭宣读了致辞。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屈盛瑞、巡视员周小璞,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兰智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王能宪、高显莉,以及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3...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进高校 文化遗产觅知音(图)
2006.06.09
其他新闻
古琴艺术进高校 文化遗产觅知音 著名琴家吴钊参加演出的双胞胎演员(曹娟 摄) (本网讯)2006年6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和鸣――古琴艺术进大学”古琴雅集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这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之一。 演出开始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崔宪研究员针对古琴的历史、艺术特色为在场的观众作了详尽和生动的讲解。 著名琴家吴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祥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林友仁(上海音...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
2006.06.07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 (本网讯)2006年4月2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中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并在公约中指出,在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批准通过此公约后三个月正式生效。 目前,已有47个成员国批准通过了该公约,其中欧洲16国,亚洲9国,非洲9国,拉丁美洲7国,阿拉伯地区6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迅速生效,证明了...
查看更多
李长春参观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
2006.05.30
其他新闻
李长春参观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 人民日报(王淑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6日晚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了正在这里举行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 为期一个月的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籍珍品展示和保护成就展览。展览集中展出了国家图书馆和各地图书馆的数百件珍贵藏品,全面介绍了古今保护书籍的各种方法,突出展现了党和国家为保护古籍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晚7时30分许,李长春...
查看更多
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在即 孙家正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2006.05.25
其他新闻
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孙家正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在即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摄影 中国网记者赵娜) (中国网5月25日电)2006年6月10日,我国将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自今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将被确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5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
查看更多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确定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2006.05.19
其他新闻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确定
2006.05.19
其他新闻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确定 2004年4月13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开幕式上,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公布了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名单,其中包括综合性试点3个,专业性试点26个,共29个。详细名单如下:综合性试点3个:1、江苏省苏州市2、福建省泉州市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专业性试点:1、北京市民间音乐--京西古幡乐2、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3、山西省地方戏曲--耍孩儿4、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服饰艺术5、辽宁省凌...
查看更多
1
736
737
738
739
740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