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9)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41)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1)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我国首部民俗文化大型丛书《中国民俗大系》面世
2006.05.11
其他新闻
我国首部民俗文化大型丛书 《中国民俗大系》面世 由40多位民俗学家、200多位撰稿人历经10年时间完成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民俗大系》日前出齐全套31卷本,并于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等领导出席了首发式并发表讲话,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中国民间文艺...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
2006.05.11
其他新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 2005年1月21日,新年伊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研究院(所)负责人共聚一堂,研讨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汇集、整理、影印出版《中国清代地方戏珍本丛刊》和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三项艺术遗产保护工程。 戏曲是我国
传统文化
中遗产最丰富、最能反映广大群众喜怒哀乐和审美需求、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戏曲综合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歌舞、文学...
查看更多
文化部牵头召开非遗法立法工作联席会议
2006.05.11
其他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工作进入新阶段。 2005年1月28日,文化部牵头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工作联席会议,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到会并讲话,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民委、国家版权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国家文物局、文化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赵维绥副部长在...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工程正式启动
2006.05.11
其他新闻
《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工程正式启动 旨在以影像方式记录中国戏曲剧种表演形态、抢救保存戏曲文化的“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正式启动建设。 此次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机构启动创建的“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有资料中“京剧等大剧种多、民间小戏和少数民族剧种音像资料少”的缺陷,中国戏曲剧种的艺术全貌将得以更完整展现。 “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届时,中国现有剧种的重要艺术表演团...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2006.05.11
其他新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2005年5月2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聘任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苗族和土家族共计30名民族民间艺术家齐聚一堂,他们从事年画、剪纸、泥塑、脸谱、皮影、风筝、木偶、面塑、绢人、唐卡绘制、弓箭制作、苗族刺绣、土家族织锦等行当,大多出身于传统世家,其中多数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中国政府权威机构授予“工艺美术家”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此次被...
查看更多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2006.05.11
其他新闻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出版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京举办 2005年6月9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文化画报》社承办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丛书主编王文章,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张旭,教育部教科文全委会科学文化处处长刘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楼贤俊以及中国傩戏学会会长曲六乙、中国文联刘锡诚研究员、中...
查看更多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6.05.11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总结和回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情况,部署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工作,6月10日至11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和中宣部、中编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代表,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会...
查看更多
云锦4
2006.05.11
专题报道
4、面向现代生活,开发具有装饰性、实用性云锦新产品 云锦生产发展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云锦在品种、图案纹样的题材、造型、色彩等方面,均是传统的特色与风格。怎样继承和发扬传统,推陈出新,使云锦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是云锦研究所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他们一方面将各种传统题材、纹样的云锦产品用挂轴、镜框、立屏等多种装裱形式制成装饰工艺品,来满足中西居室、办公、店堂、大厅的装饰要求,使古老的南京云锦在各种场合都能突出地反映它独特的风格而丝毫不会和周围的...
查看更多
民间美术的守护者――王树村
2006.05.11
人物
民间美术的守护者――王树村王海霞 1923年,王树村出生在天津杨柳青镇。杨柳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那里的郊区良田四野,草木葱郁,杨柳依依。明代以来这里就是京杭大运河运粮输米的必经之地,漕运发达,镇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书场茶肆座无虚席,客栈戏楼灯红酒绿。杨柳青的年画更是闻名全国,整个镇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著名的齐健隆、戴连增画店就坐落在此。清代,杨柳青年画达到了鼎盛时期,经济实力强大的齐、戴画店出重金请来了钱惠安、徐白斋等著名人物画家,为画...
查看更多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还需建立文化结构形态的系统化研究
2006.05.09
论坛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还需建立文化结构形态的系统化研究李玫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当我们讨论文化艺术遗产保护时,多半是指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遗产。这种保护对象的价值以及保护措施的投资易于评估、预算,通过保护计划,文化遗产的资产利润也是可预测及可实现的,因而也就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及资助。政府和社会团体及国际组织都有长期和系统的保护及重建资助计划。 然而,依附于个人存在、身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则通常被忽视而面临严重困境,甚至即使...
查看更多
1
738
739
740
741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