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14日通过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条例充分突出“保护”二字。条例规定,市和区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调查工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接收、整理、保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并采取必...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2月18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培训班在贵阳开班,来自省内各市(州)、县(区)的130余名“非遗”保护工作者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班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研究中心承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黄昌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副司长马盛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安鹏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举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能工巧匠手工技艺选拔比赛图为绣娘在参加刺绣比赛。(摄影:杨武魁 视觉中国)潮绣作为粤绣的流派之一,是以垫高立体刺绣为特色的一个独特绣 图为广东潮州市馆藏的清代潮绣作品绿缎蟒袍资料图片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举办了纺织非遗创意展,吸引嘉宾驻足欣赏(摄影:陈晨 光明图片)  织机呕哑,丝线交汇成经纬;朝晖夕阴,彩匹堆叠成霭云。我国纺织文化源远流长,纺染织绣、绫罗绸缎、丝帛锦绢,无一不是纺织文...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第24期:2018年12月3日—12月16日本期信息一览:▲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 第一批浙江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 浙江非遗藏品捐赠仪式在杭州举办▲ 湖南非遗工作座谈会在株洲召开▲ “‘一带一路’国家的非...
查看更多
要闻
12月15日,2018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开幕式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共同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林郑月娥表示,本次活动向内地观众展示了香港丰富多样的传统风俗和手工技艺,也展现了香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致力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项兆伦向香港古琴艺术传承人刘昌寿颁发了第五批国家级非...
查看更多
交流培训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8青海刺绣研修班)”的30位学员,近期正在“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理念下,不断求新务实,进行系统理论学习、调研考察分析、综合实践创作。 学员们与十二位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国内十位设计师进行跨界交流合作;到江苏合丰纱线进行考察,了解制线过程;参观龙...
查看更多
成果展示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疆刺绣研修班于11月23号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中庭举行了结业典礼暨成果汇报展。此次成果展览汇聚了30位来自新疆的刺绣技艺传承人研修培训的创新作品。 结业典礼 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主持结业 新疆研修班副班长锡伯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也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从以民俗、民族民间文化为重点的记录、保护,到非遗保护体系的全面建立,再到非遗传承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也因为非遗而变得更加精彩。建章立制——非遗保护的制度化、体系化、法律化近年来,“非遗”作为一个概念在我国已经家喻户晓,并且随着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展开的保护实践及其空前的影响不断深入人心。而在十多年前的中国...
查看更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齐鲁文化包含了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潍坊市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东夷文化的核心区,齐文化的发祥地,融农耕文化、渔盐文化、手工文化和商贸文化于一体,具有海岱间半岛性复合型文化的鲜明特征,目前已形成“一轴、两翼、十单元”(以白浪河主干线为轴心,潍河、弥河流域为两翼,及与其相连的十个文化特征片区所形成的重点整体性保护区区域)的文化生态格局。 2010年1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潍水文化生态保护...
查看更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徽州的地域文化,同时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以徽商为经济基础、宗族为社会基础、理学为核心价值。古徽州“一府六县”与相关的周边地带,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2008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2019年12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