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常熟市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等,是一种平置弹弦乐器。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且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除独奏外还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及琴箫合奏等。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完备。经历代琴人和文人创造性的发展,古琴艺术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它与社会生活、历史、哲学、文学等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在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律学、传承方式、斫...
查看更多
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多声部民歌指的是织体结构形态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主要集中在壮、侗、布依、高山、毛南、提价、苗、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数采用二声部形式,少部分为三声部和四声部艺术。 苗族多声部民歌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等地苗族村寨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据老歌手推算,这种由青年男女传唱的民歌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它以宫、商、羽、徵、角为主要音列,和音为纯五度、纯八度、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
查看更多
多声部民歌(苗族多声部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剑河县 多声部民歌指的是织体结构形态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主要集中在壮、侗、布依、高山、毛南、提价、苗、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数采用二声部形式,少部分为三声部和四声部艺术。 苗族多声部民歌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等地苗族村寨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据老歌手推算,这种由青年男女传唱的民歌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它以宫、商、羽、徵、角为主要音列,和音为纯五度、纯八度、大三度和大六度,节拍相对自由,多...
查看更多
靖州苗族歌鼟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靖州锹里位于湖南省西南湘黔两省交界沿线地区。这一带生活着近两万苗族同胞。 锹里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锹里苗民勤劳纯朴、爽朗豪放,素有“以饭养身,以歌养心”的文化情怀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苗族先民,模拟鸟鸣、蝉唱、水流、林涛等大自然的和声及在生产劳动、狩猎中发现的音律,经过长期的选择与提炼,创造了独具韵味的苗族歌。歌是锹里苗族生息状况记录、人际情感...
查看更多
祁家延西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祁家延西是土族较有代表性的英雄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该地原为祁土司属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土族居住区。 祁家延西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传唱较为广泛。它取材于祁土司听从明王朝调遣,多次率兵出征的故事,歌颂了以祁土司为首的土族将士忠君爱国,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宁舍生忘死、东征西讨,后被奸臣迫害致死的悲壮故事。这部英雄叙事长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重点歌颂了祁土司忠心保国的高尚情操和高超的战略战术,鞭挞了诡计多端的柴总兵假传圣旨...
查看更多
玛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玛牧,是彝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教育典籍,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主要流布于川、滇大小凉山操彝语北部方言的彝族居住区,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喜德、越西、甘洛北三县和昭觉、美姑、金阳、雷波、布拖东五县为中心,辐射到州内其他各县和周边彝族居住区。 在彝语中,“玛”为教育、训导、劝说之意;“牧”为智慧、明智、优良、贤德之意,玛牧就是教育人们做事做人的经典语言,也译为教育经典、教育经、训世经、训世诗等。玛牧的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习惯法、典章制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
查看更多
西王母神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王母神话,是关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集合,是以《山海经》时代的神话内容为源头,以周穆王西巡瑶池会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为主体,同时融汇了天山天池历史风物传说的民间文学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形成了以阜康市天池为中心,辐射东西周边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巴里坤县等地的西王母神话传说圈。 西王母神话历代积累的文本共有200余篇,在民间广为流传,内容可分为四类:一是周穆王西巡瑶池会见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主要讲述了周穆王西巡与西王母瑶...
查看更多
阿凡提故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阿凡提故事是众多以纳赛尔丁•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为主人公的维吾尔族民间幽默故事的总称。15至16世纪,阿凡提故事已广泛流传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别是喀什地区,至今仍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播。 阿凡提,即“先生”之意,是维吾尔族民众对学问渊博、见多识广者的尊称,本是一个一般性的泛指。为喀什人民所熟知的那位“阿凡提”,指的是纳赛尔丁•阿凡提,一位骑着小毛驴,集智慧、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敢于蔑视反动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势力...
查看更多
骆驼泉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骆驼泉传说是讲述800多年前,撒拉族先民从中亚举族东迁,牵着骆驼历经艰辛,最后选择循化地区作为繁衍生息之地,和当地各兄弟民族友好相处的传说。该传说主要在撒拉族人世居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贵德县、西宁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地世代流传。 相传在元代时,中亚土库曼斯坦的撒尔赫斯地区有尕勒莽、阿赫莽两兄弟,在族人中很有威望。撒玛尔罕国王对他们非常忌恨,几次想置他们于死地。于是,他们告别故土,率领170户族人向东进发,牵着白骆驼,驮着古兰...
查看更多
杞人忧天传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杞人忧天传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说之一,是与杞部落、杞国故事相关的传说,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古代典籍中均有记载,主要流布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全境及周边县(市)。 杞人忧天传说由杞人忧天神话传说、历史传说、寓言传说三种文学形态组成,包括相关地方风物传说、自然地貌传说、天象传说、历史文化遗存传说、民俗文化活动传说、地名传说等六大类6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有24个。共工祝融之战,女娲补天,高高山的传说,气人、启人、杞人的传说,武公东迁,桓公嫁女...
查看更多
1
482
483
484
485
486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