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统从指间滑落——论南派掌中木偶戏的发展困局
2016.02.19
论坛
●南派掌中木偶戏的传统操控技巧尽在“掌中”,没有太多辅助用的“关节通”,不循规蹈矩追求对人的形象的逼真模仿,而崇尚“偶”自然随性的神韵与趣味,失却“偶”的本真,越来越像人,或可视为偶戏的沦落 ●南派掌中木偶戏传统剧目大多已面目模糊、残缺不全,其精湛的表演技艺无所依附,民间文学传统无从接续,由偶头雕刻、操控、表演、道白、音乐构筑的戏曲形态日渐瓦解 ●戏曲如何在新的时代占据更为重要的文化地位,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有效提升现代品格又不被炫目的声光电所...
查看更多
舌尖上的非遗
2016.02.19
专题报道
对于中国人,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仪式。即使不是孔府家宴、满汉全席,简简单单的小菜也因为年夜饭而显得神圣,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年夜饭的朝圣中。就比如北方过年必吃的饺子,那可不是简单的一款面食,更是一个包括和、擀、包、下各个步骤,与家人一起动手共同制作、共同享用的一款团圆美食。饺子历史悠久,并且馅儿多种多样,在新年里有多种美好的寓意。年的味道,浓得化不开。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元宵,云南的火腿、西安的羊肉泡馍,还有黄泥螺、霉豆腐、糟钵斗,豆豉、腐乳、榨...
查看更多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01.20
论坛
同志们: 这两天,我们在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文化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作了具体部署,对《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稿的征求意见稿和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这里我讲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非遗保护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
查看更多
文化部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6.01.20
其他新闻
如何解决当前面向大众的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单调、制作简陋、包装低劣等问题?怎样改善传统工艺领域模仿传统的多、创意创新的少,陈设把玩的多、实用日用的少,大众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众等现象?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为了发现和弘扬中国的手工精神,文化部启动制定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进生活、增加就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体系...
查看更多
让更多人了解京剧爱京剧——访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
2016.01.18
人物
袁慧琴剧照 前不久,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袁慧琴,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文化中国”艺术团赴美慰侨演出。说起此事,她感慨万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巡演,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京剧会勾起异乡人的乡愁” 袁慧琴在国内是著名的“千面老旦”,是京剧界的“角儿”。尽管曾多次出国演出,但京剧在海外是否会受欢迎,尤其是美国当地对京剧的接受程度如何,一开始她心里也没底。没想到,每到一个城市演出,当地观众热情洋溢的脸庞、手舞...
查看更多
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2016.01.18
专题报道
旧时的包袱布上,印有“喜鹊登梅”的图案,古朴而素美 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染织传统,民间印染作为一种乡土艺术,与特定的气候、土壤、劳作和栖居方式密不可分。民间印染作为仍然在延续的无形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文化的血脉和基因,亟待得到就地保护和就近研究。近日,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在江苏南通挂牌成立,将协同同时成立的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中华三千年来珍贵的染织技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和传承。“土布上的蓝花是乡间盛开的野花,是走进城市、走向现代生活的...
查看更多
内蒙古 跑好非遗传承的接力赛
2016.01.18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项目马海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展示。 来自阿拉善盟的非遗传承人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表演节目。本报记者 刘春 摄 国家级非遗项目蒙古族祭驼仪式。 国家级非遗项目鄂尔多斯婚礼。 近几个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四胡、马头琴音乐、蒙古族服饰、好来宝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8名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采录,每位传承人口述采访时长在5小时以上。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批评之于传承的推动作用
2016.01.13
论坛
如今,湘西大山里的老农也开始使用微信了,而且微信成为森林里为数不多的人家一种普遍的沟通交流方式。当经济全球化如洪流扫荡至中国的各个角落的时候,中国的民族民间文艺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而不是像自然物种一样任其被裹挟消失? 12月25日,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现状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希望能够借助新成立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加强民族民间文艺的理论建设,以评论为主要的文化传播和参与方式,让民族民间...
查看更多
巩固保护成果 提高传承水平——2015非遗保护工作面面观
2016.01.13
专题报道
2015年11月,北京卫视推出了全国首个以非遗项目为核心选题、以推动中华
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发扬为宗旨的真人秀节目《传承者》,其首播就获得了1.55%的收视率,此后其收视率和口碑仍不断走高,在第7期达到了全国1.75%的高收视率。 2015年12月,由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合作完成的摇滚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刷爆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不到一周时间网上点击量就超过千万次。当人们为这首歌的跨界合作拍案叫绝时,华阴老腔这一流传在陕西华阴双泉村的传统戏曲剧种也...
查看更多
“十二五”时期 非遗保护传承合力已经形成
2015.12.21
专题报道
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十二五”时期,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努力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施行到全国多地非遗保护条例纷纷制定出台,非遗保护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非遗保护体系初步建立;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38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
查看更多
1
613
614
615
616
617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