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非遗生存的困境解析 马知遥    摘要:并不是所有称为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都值得保护。在濒危优先的情况下,还应兼顾考虑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尊严和社会影响,让传承人和非遗本身得到国家的重视。减少工业化复制和机械化规模生产对非遗的冲击,减少城市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政府和专家应为非遗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证和评定,另外非遗保护也不能最后只剩下存档,保护之后是传承。     一、是文化遗产还是遗留物...
查看更多
论坛
当代文化视野下“非遗”资源的精神价值探讨 齐勇 李谦 苏道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①,它是人类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人类社会进步历史上的文脉的承载见证,是各民族悠久历史基因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饱含着丰富民族文化信息含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也会有所改变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代文化视野下,有以下体现:  一、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与“非遗”的...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不可缺少文化生态平衡意识 高小康    日前,随着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出炉,号称“史上最年轻”的一批“70后”传承人承担起接续非遗“香火”的重任。同样都是非遗项目,最终的发展状况却可能差距悬殊。这正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报告(2012)》中持续关注的问题。报告在肯定我国非遗保护进展的同时指出,2012年,非遗项目保护不均衡的现象非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调查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拟设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吕晓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列入2013年度市人大立法计划项目,目前草案送审稿开始在苏州政府法制网上公示并征求市民意见。送审稿中拟订了一系列创新性非遗保护办法,提出要将非遗区域性整体性保护与古镇、古村保护有机结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实行文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刻不容缓  传承人平均年龄65岁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更多
论坛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 马宁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 表演艺术;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f) 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查看更多
论坛
《玛纳斯》,一部不断被激活的民族史诗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仅从《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计算,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已经超过20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几经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但凭借着民族固有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逐步保存和发展到了今天。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祖先曾经...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开幕   由宝马携手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将在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通过呈现四条文化路线上的民俗风情与文化遗产精华,增强全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   在清丽婉约的京族独弦琴声中,2012“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开展仪式上,今年文化之旅四条线路上所探访的重点“非遗”项目——万安罗盘制作技艺、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海外旅游推介重在讲究“体验”展示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老师正在教外国游客抖空竹。    面人儿师傅冯惠云十个手指上下翻飞,面团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力,一会儿工夫,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儿就做好了一个。架子上摆放着捏好的面人儿,都是传统戏曲中的主人公,什么《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三国演义》里的红脸关公。  这是美国西部时间1月4日上午,在洛杉矶好莱坞环球影城内举办的“北京旅游庙会”上的一幕。捏面人儿的小摊虽然不大,但从北京搬到了洛杉矶,人气儿是一点儿不减,美国游客...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旅游开发的必要与可能 孙天胜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29日刊发了王伟凯《“非遗”如何走出去兼与蒋多先生商榷》(以下简称“王文”),就非遗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值得细读。但王文对“非遗”旅游开发流露出太多担心,笔者不敢苟同。  “非遗”适用于适当的旅游开发  笔者认为不是所有“非遗”都适合旅游,但大多数可以通过合理开发而为旅游所用。为其所用的并非只是“非遗”形成的“产品”,还包括许多工艺。如“剪纸”,绝不仅仅只是让游客购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2年非遗保护:动静相宜 进退有度   2012年12月21日,济南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大赛开赛,125名来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各显身手, 图为一名手工艺人在核桃壳里制作面塑作品。郭绪雷 摄 2012年12月28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剪纸展览”在福建福州开幕,图为外国游客在参观展览。  2012年2月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