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9 星期五 农历七月初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1)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2)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3)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是鄂温克族世代相传、以口头表现形式传播的民族
传统文化
,涵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笑话等,是散文体和口述体的民间文学集成。鄂温克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约有1000多个,包括勇武过人的英雄故事、驱魔降妖的神话故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如太阳姑娘、白纳查、海兰察的传说等。这些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伴随着鄂温克族的发展而广泛流传,是鄂温克人用自己特有的文化与天地自然及部族成员之间最深层次的...
查看更多
曹兵武:物的意识形态化历程与文化遗产的价值问题
2021.08.23
论坛
【摘要】物,从自然之物成为人工之物,被纳入人的探索、认知、利用包括审美的范畴,和人结成不同层面的关系,成为食物、工具或者资源、环境乃至心灵寄托等,维持人之生存,延伸人之技能,拓展人之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物本身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断衍生新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最终结成一张物人关系之网,并呈现今昔文化范畴中的物人关系,揭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实质。 【关键词】物;意识形态化;文化遗产;价值 一、脱胎于自然之物:人工制品的出现及...
查看更多
非遗帮扶,让“软实力”成东西部协作“硬支撑”
2021.08.23
专题报道
西藏拉孜堆谐。 新华社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018年以来,在国家多部门的支持下,许多地区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传统工艺。截至去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生产性保护”的努力下,众多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查看更多
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2021.08.23
访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新华网文化频道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请他对《意见》进行解读。 2017年,潘鲁生在调研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中 新华文化:《意见》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到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将要实现的...
查看更多
贵州:多维融合 做活“非遗+旅游”新业态
2021.08.23
专题报道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是活化的非遗“博物馆”。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反排木鼓舞、锦鸡舞、民族刺绣、民族服饰、蜡染、银饰等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重要内涵。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贵州兴起了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非遗+旅游”的新业态,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精心策划,非遗体验精彩纷呈 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黄岗侗寨,禾晾林立...
查看更多
陶瓷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活”起来
2021.08.23
论坛
景德镇陶溪川市集 陶瓷是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的重要载体。传承发展好陶瓷文化,使这种文化力量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是历史的责任,更是现实的需要。在当下,通过创新性的活化利用陶瓷文化遗产资源,讲好陶瓷故事,让陶瓷文化遗产走进生活,不仅可以使陶瓷非遗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发展中“活”起来,提升地方软实力,促使陶瓷文化旅游“动”起来,还可以带动关联陶瓷产业发展,使得陶瓷文创产品“亮”起来,增强文化自信,让陶瓷对外交流“火”起来...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兰州交通大学第五期丝绸之路染缬研修班结业
2021.08.20
地方新闻
原标题:赓续中华文脉 守护文化基因——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兰州交通大学第五期丝绸之路染缬研修班结业 8月19日上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兰州交通大学第五期丝绸之路染缬研修班,在兰州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染缬艺术博物馆举办结业典礼暨成果汇报展。兰州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建武,甘肃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参加典礼,染缬艺术研究所负责同志作结业汇报。 兰州交通大学自2017年入选...
查看更多
以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切入点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021.08.20
专题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明确了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是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意见》的出台给山...
查看更多
潘鲁生:关于文化遗产学建设的思考
2021.08.19
论坛
【摘要】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载体,其蕴含的文化知识、学术思想和生产生活经验需要中国特色的理论阐释。现有的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存在着学科间缺乏协同效应、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而文化复兴战略的实施和“交叉学科”门类的增设为文化遗产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利于逐步推动其成为交叉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并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文化遗产学的学术体系建设,应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超学科”学术研究,通过高校、行业与文博机构合作,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构建多元人...
查看更多
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021.08.18
健全保护非遗传承体系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专题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准确把握了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是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保护传承体系 推动
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查看更多
1
296
297
298
299
300
74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