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李济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1月生,安徽省歙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人。少时随第十三代传人张根桂习医。行医六十余载,在内、妇、儿科疑难杂病临床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面继承张一帖内科诊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尤擅痹证、痿病、肿瘤、肾病等顽疾治疗。著有《济仁医录》《痹证通论》《新安名医考》等学术著作十四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的五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
查看更多
卢广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生,天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全国500名中医药老专家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卢广荣入同仁堂后学习细贵药材的传统鉴别技术,师从当时北京市药材公司细贵药材专家赵振刚师傅。细贵中药材有几十个品种、三百余个规格等级,多是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中药材,现代检测技术手段目前还很难替代传统鉴别技术,中药材传统鉴别技术内涵广泛,质量问题的成因繁杂,对检验人员的自身素质、经历、技艺要求很高,需要很强的鉴别技...
查看更多
甘玉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4月生,四川省雅安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藏茶世家,为藏茶传统技艺第五代传人。从小受父辈的熏陶,在父亲的影响下,1992年创办雅安友谊茶厂,后更名为雅安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先后任厂长、总经理。传承祖传藏茶加工技术的同时,更进一步进行创新,从茶叶采摘、杀青方法、发酵温度和湿度到产品的外形等,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提出“藏茶汉饮”的发展思路。积极撰写论文《从茶马古道谈藏...
查看更多
勒古沙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56年6月生,四川省布拖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2岁习艺,得到父亲勒古拉牛的真传。22岁参军。1981年正式走上以彝族银饰手工制作为营生的道路。擅长彝族银饰酒器、餐具、服饰装饰的纯手工制作,制品保留了彝族传统文化符号,且精美独到,备受推崇。2007年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主办方颁发的彝族银饰手工制作银奖。共有徒弟三十余人,技艺上较有成就者有勒古俄日、勒古永日、勒古土日等。
查看更多
柳建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1年9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秀嫡传弟子。主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刺绣,绣功精细,针法活泼,特别擅长鬅毛针。操针刺绣外,能执笔作画,并结合传统湘绣与油画、水粉、摄影作品进行创作。作品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和省级金奖。创办艺术工作室,设立传习中心,培养多名湘绣接班人。设立刺绣艺术馆,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在世界各地举办湘绣个展...
查看更多
吴宝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赫哲族,1960年生,黑龙江同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政府退休干部。自幼跟随祖父吴连贵、叔叔吴明新学习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主要演唱伊玛堪片段中的“撵鬼歌”“祝福歌”。1992年获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荣誉奖,1998年黑龙江民间歌手大赛获演唱奖,2001年中国赫哲族第六届乌日贡大会上获特别奖。多年来,为继承发展赫哲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濒危的伊玛堪说唱做出了突出贡献。
查看更多
格玛次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30年7月生,四川省得荣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荣学羌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学羌舞蹈,凭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舞蹈天赋,一直活跃于当地民间各类节庆活动中。先后组建三支舞蹈队参加各类汇报演出并获奖。舞蹈时具有舞姿低矮、上身动作幅度小、变化主要集中在腿部的特点。长期收集和整理民间歌舞资料,宣传民间歌舞文化,积极传授传统舞蹈技艺,学徒遍及省内外。
查看更多
陈改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佤族,1939年5月生,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家中长辈学习木鼓舞,是家族第二十八代传人。熟悉佤族拉木鼓活动的整套流程,掌握木鼓制作方法、敲击木鼓的鼓点以及木鼓舞的各类舞蹈,能够讲述佤族木鼓祭祀的历史和相关传说故事,在当地有较高声望。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致力于木鼓舞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其子陈卫东、徒弟李艾星已掌握了佤族木鼓舞的历史、仪式和技巧,成为沧源佤族木鼓舞传承的中坚力量。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维吾尔族,1965年4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热爱唱歌,在各种麦西热甫等聚会场所跟随库车县齐满镇民间艺术家阿依提拉·艾拉、卡尤木·莫依丁等人学习库车民歌和十二木卡姆。作为库车民歌的传承人,掌握了大量的库车民歌,并传承了库车一带一人同时演奏手鼓和都塔尔的演奏技能,在地州、县、市举办的各种演出活动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带领身边的姐妹们学习库车民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后宝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42年生,云南石屏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传承人。务农为生。14岁起拜当地有名的“海菜腔师傅”“曲子老板”艺人李发忠、母亲万竹英等人为师,20岁后能熟练掌握海菜腔、四腔、山药腔、五山腔、民间小调等本地民歌的唱法和技巧。1984年,参加石屏县举办的首届民族民间赛歌赛舞会获得三个优胜一等奖。1993年应中央音乐学院田丰教授邀请,出任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教员。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学员遍及云南各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