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释永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9月生,安徽省颍上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少林功夫代表性传承人。嵩山少林寺方丈。1981年剃度出家,礼嵩山少林寺释行正长老为师。1984年在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1999年任嵩山少林寺方丈。对少林功夫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于1979年成立了“少林功夫队”,寻访此前流散到社会上的少林功夫传承人,全面梳理僧人传承,扩大少林功夫技艺和文化影响。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在其主持下,先后恢复、接受和...
查看更多
范正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12月生,山东省泰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皮影艺术,13岁被泰安曲艺队选中,师从老艺人刘文峰,两年后便能独立演出。熟练掌握从制作到演出的各种皮影技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技艺,还在皮影雕刻、布影绘制、乐器伴奏等方面有很多重要创造,使泰山皮影焕发新的生机。表演时五官和四肢并用,把鼓、梆、镲等伴奏乐器放到脚上,通过巧妙设计来伴奏,增强了皮影的表演活力。代表作有《泰山石敢当》《西游记...
查看更多
和红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纳西族,1967年10月生,云南省丽江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热美蹉代表性传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热美蹉代表性传承人和振强的长子。自幼受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的熏陶,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常跟随父亲参加在田间地头自发组织的热美蹉、喔麦打、笛子打跳等活动。熟练掌握热美蹉的舞蹈及演唱技艺,是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具有影响力的领舞者及领唱者,也是大东乡一带热美蹉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多次受邀参加演出,获得好评。自2010年起,坚持在大...
查看更多
毕光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48年11月生,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代表性传承人。受长辈的影响和彝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熟练掌握彝族三弦舞的动作要领,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舞蹈时体态轻盈,舞姿洒脱,边弹边跳,配合协调,极富感染力。精通民族乐器制作,音调准确,品质优良。多次参加省、市、县非遗传承展示活动,参演的器乐节目《尼迷库》曾获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现有徒弟二十余人。
查看更多
喇翁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9年8月生,四川省盐源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搓代表性传承人。6岁开始学习甲搓舞。熟练掌握传统甲搓舞的曲调和舞步“措德”“甲搓优”等核心技艺,舞姿或明快,或轻盈,或豪放,收放自如。在倾心习练的同时,潜心研究探索、传承创新,使甲搓传统舞蹈形式和曲调发展得更加丰富,舞曲由原有的八个增加为三十四个。积极组织开展甲搓舞展演和比赛,通过多种形式向中外游客宣传甲搓舞及摩梭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动员年轻一代传授甲搓舞表演,是当地较有影响的代表性...
查看更多
张洪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满族,1976年3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舞(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张忠华学习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7岁开始参加家族内的萨满祭祀活动,16岁成为张氏家族第八代大萨满和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第八代传承人。常年致力于乌拉陈汉军旗单鼓舞舞蹈技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提高,特别是其表演的“放鹰神”“打五路”等单鼓舞,全面继承了父辈的独特技艺和原始文化信仰,受到族人的称赞和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国内组织的展演活动。近年...
查看更多
梁正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8年4月生,云南省广南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传统文化,1970年初中毕业后正式学习壮族祭祀礼仪。1982年开始主持本地壮族民俗活动,逐渐被村民推举主持全村重大祭典,成为广南县有名的“布摩”,被尊称为“梁老先生”。通晓方块壮文,能够诵读经书和壮族长诗,讲述民间故事,懂得占卜,擅长演奏竹笛、胡琴、三弦等乐器,熟练掌握壮族铜鼓舞的完整表演套路,在广南、西畴、砚山等县均有较...
查看更多
汤裕道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9月生,江苏省高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马(东坝大马灯)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父辈熏陶下学跳大马灯,全面掌握东坝大马灯表演艺术,对东坝大马灯表演的奔、跑、腾、跃和排兵布阵均能熟练掌握。表演极具观赏性,能够有效表现大马灯威武雄壮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东坝大马灯表演队艺术指导。带领团队演出,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获得多种奖励。至今已传承5名徒弟,并参与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学。
查看更多
韩奎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朝鲜族,1925年11月生,2012年2月去世,辽宁省铁岭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农乐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能歌善舞,才艺出众,23岁师承朝鲜族民间艺人金商喆,学习传统朝鲜族农乐舞的基本动作和程式。擅长演奏小锣、长鼓等伴奏乐器,会制作仙鹤、稻谷、玉米、辣椒、黄豆等道具,还在传统纸浆面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纸糊面具,使农乐舞的面具别具一格,颇具特色。一生致力于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弟子李永浩已继承其全部舞蹈技艺,并成长为朝鲜族农...
查看更多
王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66年12月生,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生长在土家族山村,从小就受到土家族山歌的滋润,天生一副好嗓门,在本地民间老师的传授下,逐渐掌握了土家山歌的演唱技巧,学会了上千首山歌。演唱的山歌曲调变化丰富,声调高亢,表现力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2003年起,开始搜集土家族民歌,并整理汇编成土家山歌集。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传承与发展土家族传统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