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三:南京博物院非遗馆
2017.09.26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40年演出15000场 皮影戏老艺人讲述非遗传承五年巨变
2017.09.25
专题报道
【人物简介】秦礼刚,1949年生,湖北云梦人。国际木偶联会会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类传承人。1978年起,从事皮影艺术事业,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自建梦泽影戏馆。40多年,每年演出364天,演出了近15000场,受到各地观众热捧。他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褒奖。年近七旬的秦礼刚曾十余次登上央视舞台并多次赴国外演出(摄影:李政葳)23日下午,在孝感卧龙岛非遗文化园内,伴随着一阵劲爆的鼓乐声,一场《武松打虎》皮...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传承的莆田密码:接续、承载与创新
2017.09.25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莆田,是木雕、莆仙戏、仙作和错金银等诸多传统技艺,但也更是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的一场演出,带动10万人就业和近60亿元年产值的一门手艺,以及一个不忘初心的六代传承。具体而言,莆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43个;9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5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生产遗产行保护研究基地2个,并设立了福建省唯一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座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城市,究竟有着怎样...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让新媒体与非遗保护良性互动
2017.09.25
专题报道
非遗,是烙印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符号。非遗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新媒体的踊跃参与、扎实作为,能够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9月15日,“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舞狮”表演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200多名编辑记者将分赴贵州、福建、山西、湖北四省实地采访、亲身体验,深入报道非遗...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与口头史诗的流布和传播——论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史诗传统及其互动...
2017.09.25
论坛
摘要:《玛纳斯》及其口头演唱传统从19 世纪以来就成为我国与中亚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我国和中亚地区的这种口头演唱传统彼此推动和促进,绵延不断,其间史诗传承人群体玛纳斯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玛纳斯学”逐步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学术交流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使口头史诗传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典范。本文试图对此文化现象作一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呈现跨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特征,为当前正在不断...
查看更多
搭建交流桥梁 携手共赢未来——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主题论坛综述
2017.09.25
专题报道
日前,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南非等13个国家的非遗官员、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发展大计,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的美好前景。重视立法工作 加强机构建设通过立法设定相关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很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存、传承、传播以及管理与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法律...
查看更多
刘奇葆在北京调研京剧像音像工程时强调
2017.09.25
要闻
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北京调研京剧像音像工程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有关政策,以北京、天津、上海基地为依托,本着节约的精神、奉献的态度,精心组织实施像音像工程,把当代戏曲名家的最完美表演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中华戏曲精华,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 刘奇葆到北京人民剧场实地考察像音像工程拍摄录制固定场地,听取像音像工程总体...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借力新媒体传播优势 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
2017.09.22
专题报道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全国近百家网络媒体和200多名编辑记者参与报道。他们将深入到全国非遗发源地,以多种全新的多终端的网络传播形态及数字化展示形式,全面展现中国非遗传承传播的基本样态以及非遗传承人的独特风貌,解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在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贵州丹寨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
查看更多
旅游景区非遗演出别演过了头
2017.09.22
专题报道
贵州从江县小黄村全村男女老少共同表演侗族大歌 “文旅结合”是近年来各地在文化和旅游两大领域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趋势。早在2009年9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重视和推动两大领域的融合发展。非遗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结合”的热潮下也成为了许多地区文化对接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不少地区将当地的非遗项目特别是表演类的项目引入景区,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包装、推介。 毋...
查看更多
“
传统文化
进校园”:热潮里的冷思考
2017.09.22
论坛
黄卓 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优秀
传统文化
的价值和开展优秀
传统文化
教育与普及的意义,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传统文化
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
传统文化
应该走入校园,这已成为共识,但是,应该以什么方式进入校园,才能将优秀
传统文化
牢牢嵌入到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首先,辨清良莠,避免
传统文化
传播误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进校园”自提出到全...
查看更多
1
561
562
563
564
565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