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让非遗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
2017.09.30
专题报道
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是推动弘扬优秀
传统文化
的重要方式和有效举措。为此,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近日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开展以来,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的极大关注,相关新闻、直播、视频都获得了大量点击和回复。这又一次说明,非遗是人类共通的财富,是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最有感染力的载体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沔阳三蒸”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内外大受追捧...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探索实践
2017.09.29
专题报道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正确认识非遗、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瑰丽、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累了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为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开展“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的通知》精神,云南省文化厅结合实际,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文化扶贫之非遗贡献、传统工艺振兴、研培计划、文化...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天津非遗“这五年”
2017.09.29
专题报道
编者按:“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保护利用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城市文脉,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一个立体、生动、精彩的天津……”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天津文化的传续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非遗保护工作写入了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列入了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和文化发展专项规划,把非遗保护保存工作落实到了文化发展的重大项目中...
查看更多
专访青海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才让措
2017.09.29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才让措,女,藏族,现任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负责《青海群众文化论文集》《青海...
查看更多
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综述
2017.09.28
专题报道
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主会场原标题:传统艺术薪火相传——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综述9月的广西南宁,天高云淡,邕江如一条碧玉丝带穿城而过。2000年前,由合浦始发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广西与东盟各国友好往来的篇章,成就了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血脉相亲的缘分。如今,随着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大通道更加通畅,人文优势更加凸显。9月10日至13日,第12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南宁举办。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传统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
查看更多
让
传统文化
绽放时代华彩
2017.09.28
论坛
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化景致—— 回顾文化热词,“飞花令”一夜成为话题,“舌尖体”几度刷屏网络。 盘点文化现象,昆曲热、京剧热、诗词热相继来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火爆荧屏。 观察教育动向,优秀
传统文化
进教材成为了全民共识,对中华智慧的学、思、行、悟逐渐走进课堂。 文化潮涌,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建构,才有实践的回响。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带领全国人民从延...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保护抓实效,新媒体大有可为
2017.09.27
专题报道
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浓厚舆论氛围。连日来,活动在贵州、福建、山西、湖北四省深入推进,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了热烈反响。“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走进贵州省丹寨县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图为点蜡着色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原本陌...
查看更多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的网络传播重在“由表及里”
2017.09.27
专题报道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此次活动以“非遗”为切入点和主题,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浓厚舆论氛围。福建农民漆画作品(摄影刘洋)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凝结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因而需要最大范围的在公众中实现与时俱进的薪火相传。目前,整个社会置身...
查看更多
王宁:展开舞蹈生态学
2017.09.27
论坛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民族民间舞蹈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突破口。在艺术研究中,舞蹈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门类,因为它的媒质并非外物,而是由人的思维和心理支配着的肢体动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舞蹈的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实为一体,几乎是零距离的。所以,研究舞蹈必然是实证与推理的结合,典型个案是十分重要的。 《西北地区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婚俗舞蹈研究》(中华书局)的作者马盛德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合适人选。我和盛德先后在青...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要“与时间赛跑”
2017.09.26
论坛
开展非遗传承人展演展示、评选非遗保护优秀科研成果及模范传承人……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一批生产性项目、传承人成果的示范,为非遗更好地“活”在当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从中可见,因与地域文化、仪式风俗、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加之依托于人而存在、靠口传心授不断...
查看更多
1
560
561
562
563
564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