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论坛
  孟繁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本刊栏目主持):马司长,在2016年“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美术观察》近期策划了“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思”的选题讨论。首先,请您谈一谈十余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马盛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下简称非遗)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今年也是国务院设立“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11日,由文化部非遗司、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锦绣邻邦——中泰手工艺交流论坛”在江苏苏州举办。来自中泰两国的百余名传统工艺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丝绸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推广创新等展开对话。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发现两国在传统工艺的保护理念和实践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可资借鉴的方面,通过这一次的经验分享和观点碰撞给两国未来的保护实践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       泰国政府和王室的积极扶持       中泰两国都有着十分悠久的丝绸织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   “非遗”传承是当下热门的一个话题,各地的“非遗”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也免不了泥沙俱下,乱象丛生。   记者以“平定砂器”和“绛州版画”两个“非遗”案例入手,采访这些掌握传统绝技的“非遗”传承人,解剖“非遗”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如何突破瓶颈、创新拓展。同时以传统雕版艺人的困境为由头,提出“非遗”申请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让复兴民族传统工艺的“非遗”传承及时调整方向,走对路子,全局盘活。   平定砂器:从“不讲理”的订单...
查看更多
论坛
  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如无特殊情况,均简称“非遗”)保护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保护工作中,已探索出了一些符合非遗特点和规律的保护方式和手段。如:针对处于濒危状态和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提出了抢救性保护方式;针对部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项目,提出了以生产性方式保护,鼓励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使这些非遗项目得到活态的传承和保护;针对一些传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16年5月14日上午,三位年轻人走进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一间音乐教室,来参加四明南词培训班学员招考面试。面试的老师是四明南词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陈祥源和陈雪芸。虽然报名人数太少有点遗憾,不过他们为现在社会上开始有年轻人喜欢四明南词感到欣慰。   目前,陈祥源与妻子陈雪芸,精心培育着一批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传承人,期望四明南词这朵曲艺奇葩重新绽放,散发清幽之香……   四明南词 几度兴衰   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四明南词,又称“宁波文书”,是一种集说、噱、弹...
查看更多
论坛
  一、非遗发展的最大的背景是全球化进程的深化   在全球化的话题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非遗传承发展这一话题的关注与重视,一方面是基于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非遗价值及其重要性的再认识、再发现。也就是说,非遗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与物质财富,是最为重要、最为独特、最为丰厚的民族财富。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对非遗的传承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人们生存的空间概念边...
查看更多
论坛
  农村传统景观文化是经历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形成的乡村风貌,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配合浙江淳安县景区化建设调查,近期,笔者走访了该地区,感到农村传统景观保护已时不我待。   农村传统景观一般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它包括山水、古树、古屋、古桥以及风土人情、礼仪习俗,甚至牧童短笛、晨暮炊烟等特定的农村符号和画面也包含其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浙一带的农村,还可以看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和砌成的围墙、戴斗笠的农夫背着犁耙的身影,还能听见老水车吱吱呀呀的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马盛德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201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5周年。6月2日上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2016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马盛德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前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
查看更多
论坛
  随着著名制片人方励的一跪,原本不被关注的小众题材电影《百鸟朝凤》成为近日热词。这部反映西北土地上新老两代唢呐匠人命运转乘的文艺片,在难得地展现了根植于乡土间的文化传续以外,更令人对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产生反思。   影片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急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已日渐渗透到那片原本淳朴踏实的黄土地上,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逐步走向衰落瓦解的边缘。面对洋乐队所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强势来袭,老一代唢呐班主焦三爷一声令下,带领...
查看更多
论坛
  皮影艺术,又称皮影戏、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驴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隔亮布进行演戏,它是集绘画、文学、舞蹈、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中国皮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在明朝传入辽南地区,复州皮影文化由此开始形成,经过历史的发展,几经传承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扎根本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复州皮影戏文化。复州皮影戏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警钟在敲响   众所周知,一个时代或地区的经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