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0 星期四 农历六月十六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65)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84)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5)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承的困境 塘都非遗考察记
2016.04.18
专题报道
刺绣 颈饰 传统建筑 蜡染 在贵州传统村落调查时,有一位朋友面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凋零的境况感慨万千,每每遇到小孩子,她都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说:你们看,那些花纹多美啊,你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向奶奶学习,不要把这么好的传统丢掉啊! 孩子们懵懵懂懂地听着,点点头。我很悲观地想,过不了多少年,他们便会追随哥哥姐姐的步伐,加入进城务工的人群。这些美丽的花纹,恐怕要永远停留在记忆之中了。甚至从这位朋友的劝说用词,我也能听出她的无奈:要向奶奶学习,而...
查看更多
非遗,“活态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2016.04.18
专题报道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空心、文化断代等各类问题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性传承趋向弱化。如何让非遗传统可持续发展,做好非遗“技艺”、文化“记忆”与现代生活的交接,是当代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不可回避的挑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新举措,它于今年1月由文化部、教育部正式启动,在2015年试点的基础上,年内将在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上海大学等57所高校开设非遗研培班,可惠及2万人次非遗传承人群。非遗...
查看更多
文化记忆的复制者——走近昌都唐卡画师
2016.04.13
专题报道
康·美萨画派作品 嘎玛德勒,嘎玛嘎赤画派传承人 地处三江流域、号称“康巴腹心”的昌都,是一处被世人逐渐熟知的热土。在其集康巴文化、卡若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东红色文化、东女国文化、三江流域文化为一体的地域文化中,唐卡艺术可谓一枝奇葩。 唐卡,被人形象地称为“可以流动的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从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绘画艺术,唐卡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昌都的唐卡艺术在与不同地域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的...
查看更多
看古老“非遗”优雅步入当下生活
2016.04.11
资讯
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匠自在”乳液瓶。 传承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苏梨”现代新中式家具 “谭木匠”婚庆主题对梳,以原创设计挖掘情感内涵,传承木梳传统制作技艺 “谢馥春”鸭蛋粉联姻扬州漆器,中国化妆品“老字号”重返“少女时代” 结合中国元素和西方裁剪的“香云莎”服饰...
查看更多
看古老“非遗”优雅步入当下生活
2016.04.11
专题报道
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匠自在”乳液瓶。 传承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苏梨”现代新中式家具 “谭木匠”婚庆主题对梳,以原创设计挖掘情感内涵,传承木梳传统制作技艺 “谢馥春”鸭蛋粉联姻扬州漆器,中国化妆品“老字号”重返“少女时代” 结合中国元素和西方裁剪的“香云莎”服饰,让传统香云纱染整技艺与时尚潮流竞相碰撞 传统苏州宋锦织就摩登箱包,成为了“国礼”;有着180余年历史的扬州香粉品牌联姻古老的扬州 漆器,以 时尚“妆容”重...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路
2016.04.08
论坛
不是不该“说”,而是着重“做” 文化遗产有物质的载体,更有无形的精神,二者有时介体不同,有时又一体两面。 物质文化遗产以物存世,较早地得到了我国文化研究领域方面专家的重视与保护;相反,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无形抽象,在我国被重视的程度一直不够。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9项代表作获得通过,中国昆曲入选。自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尤其是在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查看更多
清明,让我们接过火种
2016.04.08
专题报道
清明是古老的民族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中,清明因其强烈的自然人文合一的色彩而地位非凡。又到一年清明时,让我们感知自然、感念祖先、感恩生命——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清明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生命,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重视的节日。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蓄的伦理观念与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 感念先人 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能够给人一个理性...
查看更多
让优秀
传统文化
传出去、活起来
2016.03.29
其他新闻
水木清华,生机勃勃;“研培计划”,初结硕果。3月28日,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琳琅满目的非遗创意作品,彰显着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独特魅力;一件件匠心独运的“毕业设计”,诠释着41名学员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两期研修班的满满收获。当天,前来参观“非遗进清华——‘研培计划’试点成果汇报展”的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要抓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这项重要‘文化工程’,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使非遗...
查看更多
凝聚传承的力量——2016年度非遗研培计划正式实施
2016.03.23
专题报道
雅昌设计师与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传承人交流 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学员的水绣作品 “怎么让咱们的羌绣产品提高销路?”“怎么让现代设计真正融入到我们的民族刺绣作品,而不流于形式?”最近几天,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的“80后”羌绣绣娘李芸和她的伙伴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因为这个月末她们要去成都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培训,她们希望把问题集中起来,到时候一起请老师答疑解惑、帮她们出出主意。 3月21日,受文化部委托,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绵竹年画培训班正式开...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
活起来:点亮老手艺 需越多重关
2016.03.16
论坛
从13岁那年到画店当学徒开始,河南开封朱仙镇的郭太运与开封木版年画的缘分,持续了70多年。在他的记忆里,木版年画最鼎盛时,仅开封市就有一二十家卖画的大店铺,更别提年关时扎堆儿的小摊点了。“每年春节都要加班加点,赶制年画。”郭太运说。 现在,年过九旬的郭太运已是木版年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再也不用为了制作年画熬夜了,因为知道木版年画的人越来越少了。 “非遗的生存状态分三类”,2013年至今,鼎坤文化传媒创始人邓佳雯走访了国内木雕、印染、苗族银...
查看更多
1
620
621
622
623
624
7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