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古琴的复兴之路     当古琴随着中国传统“士”阶层的消亡而日渐衰落的时候,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它日渐式微的命运:2003年,“古琴艺术”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自此之后,“古琴”从远古的“高阁”上向我们姗姗走来,它变得不再高处不胜寒,变得不再曲高和寡。    清冷,“上世纪50年代 弹琴的人不到一百”    5月在“琴川”——江苏常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加强非遗保护 群体传承使传统技艺现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脚印,是不同时代民众心理特征的‘活化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这些曾罕为人知的人类遗产,在山西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开始崭露头角。    为了摸清“家底”,从2007年开始,山西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项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法》的理念解读:体现对社群价值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在工作层面上为非遗的保护、保存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而且从政治层面来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非遗法》的国际视角  我国是参与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论坛
“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个人赛中增加了“原生态”唱法比赛,这件事似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原生态”这个概念引起的歧义和争论。以前涉及乡土文化时,常用的是“民俗”“民间”或“民族”之类比较专业的概念,如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民族唱法等。而在民间艺术之外另起炉灶讲“原生态”艺术,不但与民俗文化概念相混,而且关于什么是“原生态”、什么不是“原生态”也很难明确区分。因此使用这个概念似有故弄玄...
查看更多
论坛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而不可使其创新变化。这种愿望固然可嘉,问题在于有无固定不变的原生态?本文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传承的环境着眼,论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变化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存在于特定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并随之演化而被传承或绝灭。许多非遗的濒危和灭绝,要么由于其不适应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要么由于其赖以存活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巨变乃至...
查看更多
论坛
小川直之:“人间国宝”是大师 也是财产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最早就是在日本产生的,它用汉字写叫 “无形文化财”.这个概念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先翻译成了法语,然后又翻译成了英文,而我们驻联合国的官员和翻译们又把这个词从英文翻译回来,就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上,日本文化厅历史文化基本构想制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委员长,曾经参与过日本非遗保护立法工作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2010年,75岁的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布老虎制作艺人马秀梅在大集上摆摊卖布老虎。移风店镇是即墨布老虎的“家乡”,现在只剩两位年过70的老人会制作布老虎。山西黎城县黎侯虎  布老虎是我国部分地区民众的儿时玩偶,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如山西的黎侯虎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和许多在市场大潮中遭遇重重困境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布老虎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成田野调查小组前往山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呈现新特点 “重申报”转向“重保护”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兴化市的茅山号子、如东县的跳马伕、苏州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等24个项目成为国家级“非遗”。和前两批国家级“非遗”相比,入选项目总数大幅下降,对此,专家表示,随着全国非遗普查的结束,重大项目早已在前两批审查通过,非遗获批数量减少是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从前几年的重申报阶段过渡到重保护阶段。  非遗特色:  传统表演多、传统技艺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传字辈”亲传“看家戏” 不争华丽大制作之风      在遍地“改革创新”昆曲和“适应现代审美”昆曲的包围中,曾培养了“传字辈”艺人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始终高举捍卫正统昆曲的旗帜。2011年6月18日、19日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力邀苏州昆剧传习所在北京恭王府和中山公园音乐堂连演两场原汤原汁的正宗昆曲。与白先勇的《牡丹亭》打出的“青春版”颇有些调侃意味的是,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牡丹亭》被他们自己戏称为“青松版”,寓意演...
查看更多
论坛
昆曲等你六百年,何妨再等三十年    2011年5月16日下午,“昆曲韵·故乡情”中国昆曲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昆曲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昆山宾馆举行。 4个多小时里,来自全国的专家教授和各剧团的前辈代表,就昆曲艺术“入遗”10年来传承和保护取得的成就、对未来发展的建议意见,做了精彩交流发言。  清平乐  如果昆曲属于老人,人也都会变老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清楚地记得,十年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