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人生存现状调查王志清[摘要]胡尔沁说书是蒙古族传统说书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传于东蒙古地区。本调查报告记述了这一艺术样式的历史、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调查了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人那木吉勒、杨铁龙的基本情况、生存环境与现状以及现在的说书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艺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关心艺人生活现状与保护其生活的艺术环境”,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同时就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相关的积极思考,期望通过此文引起对非...
查看更多
论坛
关于黄道婆民间信仰及保护的调查与思考黄树林 李家麟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这首在黄道婆故居乌泥泾流传七百余年的童谣,生动地反映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的民间信仰。  我国的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是一种非宗教信仰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定时期、区域的一种历史文化。在民间信仰中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非物质文化,它无疑是一种“活化石”。我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如王母娘娘、雷公等;有人神如关羽、黄大...
查看更多
论坛
试点与保护:上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实践与启示――兼谈锣鼓书、田山歌与顾绣保护中的若干问题刘晓南 杨鑫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3年开展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上海在民间曲艺类方面有一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全国试点项目,并同时确立了两项市级试点项目。由此,上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也正式投入运行阶段。  对试点项目的保护工作,是一个实践与思考的过程,既要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要有利于积累保护经验、丰富保护手段、提高保护水准,全面实现各项保...
查看更多
论坛
徽派建筑艺术的内在意蕴 程美信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有其相应的精神原动力,古徽州社会同样不例外,它还有一些有待研究与发现的东西,特别其前身来源以及形成发展的过程几乎空白。如果深入研究将有益于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民间与生活的历史研究将大大充实我们对历史正确认识,徽州现存的文书史料、建筑物象和民情风俗无疑是绝好的一手资料...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的端午节、书法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6月7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土家族村民自发组织龙舟赛, 庆祝大端午,8只船队在雨中进行激烈比赛,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观看。(资料图片)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文松辉...
查看更多
论坛
 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林和生    2005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我国终于有了以国家行政手段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制度。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如何借鉴别国的有效方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的主旨,是对在非物质...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会议发言萧  放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是《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讲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它肯定涉及到两个问题,就是在民间信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我们的知识分子和我们的政府怎么看待它,这是要讨论的。然后是民间信仰如何成为文化遗产?这肯定有个标准问题。然后,第三个就是,对于那些文化遗产之外的民间信仰,我们怎么看待。之后就说说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的重建和复兴中我们...
查看更多
论坛
 留住民间艺术――关于“许家湾十二花灯戏”田野调查的思考高  佳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摘要:“许家湾十二花灯戏”已于2007年申遗成功,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深入实地的田野调查系统论述了这一羌族特有的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况,同时通过采访花灯戏的主要负责人,即花灯戏协会的前任会长唐孝友老人,了解到花灯戏与当地村民礼俗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许家湾十二花灯戏”面临的现状及其保护、传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专家谈中韩端午异同:文化“申遗”并不排他    中新社武汉十月十四日电(记者 艾启平)十三日,屈原故乡湖北秭归县万人签名,祝贺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为此,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十四日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申遗成功更是一种责任。下一步,还需要增强保护意识。”   二00五年十一月,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曾一度成为中国舆论及坊间讨论的焦点。因此,有媒体...
查看更多
论坛
  论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原因与保护对策 冯 敏 [摘要]中国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断发展、充实、提高,历时千年。它曾经寄托了人们“新年吉庆、驱凶迎祥”的美好愿望,长期扮演着传播文化信息、表达民众朴实情感的重要角色。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大众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商品经济承载着的流行文化汹涌袭来,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挂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