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6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九   
搜索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摘登    编者按:作为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重要内容,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不同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乌丙安(辽宁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类认定有4个...
查看更多
论坛
什么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我们要保护的?陈高峰    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关注和重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濒危”等成为越来越流行和时髦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包括哪些内容,可能有许多人不太了解。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大家的看法是见仁见智,很难统一。根据大家所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文明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
查看更多
论坛
评选传承人应该有统一的标准 宋兆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以人为载体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从目前各地普查工作的实践情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问题急需得到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传承人的覆盖面   从目前情况看,普查表格都设有传承人一栏,似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传承人,从而造成了具体操作上的困难...
查看更多
论坛
从文化遗留物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丙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运动自2000年以来在我国社会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成为媒体、学界、政府和公众尝试合作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它所指称的现象却是长期历史变迁的产物。当我们关心这些现象的发生学的时候,大家显然都容易看到,它们是对于原来我们习惯称为“文化遗留物”的现象的再命名,不过我们想进一步论述的是,新名称是为了表达新意义,同时也蕴涵了新机遇。  要理解把文化遗留物再命名为非...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张鹰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传承作为一项全面工程,除了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包括专门家、传人、艺人等)参与其中之外,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尤其在中小学教育这个知识文化的最初积累环节,应纳入一定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  儿童应接受文化传承教育  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任何国家、任何文化的上一代向下一代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都是上一代人认为值得和应该传递给下一代人的,都确信对下一代是有好处的、有用的...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王文章  陈飞龙    国际社会从世界文化战略的高度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坚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战略的高度,详细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成为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开的一项极具世界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本思想与民族意识是传统评书的底色”――与曲艺专家戴宏森一席谈   每天下午两点开书,听入了迷的老主顾们,都有一定的茶馆,天天按着时候准到。……在冬天的时候,屋里空气非常的热,叫炉子烤得脸蛋儿通红,一位一位都瞪着眼睛歪着头儿,瞅着说书的大老板,听个有来有去,谁都懒得动窝儿。――张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桥》  问:评书作为我国一门传统的曲艺形式,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从历史上看,传统评书兴起于什么时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戴宏森:类如今天评书的艺术起于唐,兴于...
查看更多
论坛
 新世纪民间文学普查与保护的若干问题刘锡诚  摘 要:2006年6月起在全国开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民间文学”自有其独特性:一是20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普查,这次可称为“跟踪调查”或“重复调查”;二是民间文学普查不限于数据收集,而是要采集记录流传在口头上的作品,寻找和发现重要的传承人。在这两点上与其他的类别相异。调查要遵守唯物史观和“全面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和参与观察法。与其他“非遗”类相比,民间文学名录的申报工作相对滞后,既有工作...
查看更多
论坛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资华筠 蒙昧中的醒悟    说来惭愧,作为...
查看更多
论坛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兼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邢  莉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把世界遗产分为:1、人类的创造。包括世界遗产类别中的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大自然的创造。3、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同创造。就世界文化遗产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经过了一个逐步认识、逐步扩大的过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什麽是文化遗产作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文物、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