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66)
机构
(0)
政策
(91)
资讯
(487)
清单
(23)
资源
(53)
学术
(395)
百科
(1)
其他
(1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陕西拟出台条例 用立法推动秦腔艺术传承与发展
2021.07.30
地方新闻
7月26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提请审议。受陕西省人民政府委托,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就《条例(草案)》作了说明。 说明指出,《条例(草案)》共四十一条,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参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紧扣秦腔艺术传承发展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对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对象、政府及其部门职责、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社会保...
查看更多
数字化平台助力手工艺非遗传承的中英案例研究
2021.07.26
论坛
【摘要】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极大程度地影响和改变着手工艺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极大程度地介入和渗透在手工艺生产至销售的全部环节中。中英两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学习技能、辅助制作、互动交流、商业机会、交易模式和支付渠道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政策环境不同而各有差异。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英两国在此领域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探索新时代数字技术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
查看更多
王晨阳:以实践探索非遗教育与学科建设之路——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说起
2021.07.26
论坛
【摘要】非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实践在先,而后才有政策法规和学术研究;同时它也是一个横向领域,跨越了多个学科边界。因此,非遗学科建设首先要立足实践。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高校和相关机构面向非遗项目的持有者和从业者开展多种类型的针对性教育活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该计划在非遗教育方面...
查看更多
巩固基础、扬帆远航:“十四五”非遗保护的新期待和新作为
2021.07.23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解读 编者按: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性保护、坚持依法科...
查看更多
一张图看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
2021.07.21
专题报道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印发 推动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为高水平推进“十四五”时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经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于近日印发。 《方案》提出,到2023年,大运河相关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条件的河段实现...
查看更多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的几点思考
2021.07.20
论坛
制表:黄卓 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起步较晚,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5年展开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逐步探索了我国国家公园的体制建设;2017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我国将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设立国家文化公园为我国首创,国际...
查看更多
消弭数字鸿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新思考
2021.07.19
论坛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生活也已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也出现了数字鸿沟,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使这一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因此,如何消弭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传播进一步发展,日渐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地方社会的世界性:藏戏、遗产和博物馆
2021.07.15
论坛
摘要:遗产研究常将地方社会想象为民间、基层、普通、日常的,因而易于将对遗产的分析悬置在国家与地方、全球化与地方化、现代与传统等概念构造出的紧张关系中。理塘藏戏的遗产化过程表明,遗产化并不简单是现代性在传统地区的扩张,也不仅仅是全球资本和国家权力在底层社区的渗透,而是地方社会的世界性在时空层面的重新拓展。地方的世界性这一概念,强调每个地方都是中心,都有对于世界的想象、解释和参与的愿望和能力,也强调每个地方社会都是历史性形成的,容纳了不同层次的意义体系...
查看更多
杨利慧:从“民俗教育”到“非遗教育”——中国非遗教育的本土实践之路
2021.07.09
论坛
摘要:中国的非遗教育并非始自21世纪,而应追溯至有着漫长历史的本土民俗教育实践,其中高校及其学者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钟敬文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案例考察可以看出,在中国民俗学领域长期开展的“民俗教育”,与目前的“非遗教育”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连续性。与此同时,“非遗”概念的传入也为我国民俗教育带来了新变化:“客位教育观”更加向“主位教育观”转变;学院派民俗学日益与公共民俗学相融合。当前,非遗工作的学科化及其与民俗学的关系等,是民俗学界亟待探索并解答的问...
查看更多
2020年度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2021.07.08
论坛
【摘要】2020年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为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贡献力量,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形成新的发展格局。部分省市出台支持中医药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政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成立,典型案例突出,多部著作出版,传播平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线,宣传片发布,成功举办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论坛等学术活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找准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有利于促进中医药非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1
41
42
43
44
45
1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