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66)
机构
(0)
政策
(91)
资讯
(487)
清单
(23)
资源
(53)
学术
(395)
百科
(1)
其他
(1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广西文旅厅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座谈会
2021.09.03
地方新闻
为深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推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9月2日,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座谈会。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出席会议并讲话,部署下一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二级巡视员黄燕熙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意见》精神,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解读,非遗传承人代表和...
查看更多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研讨会
2021.09.02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30日下午,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来自山西大学等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何贯彻落实《意见》进行了认真讨论和深入交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性思路。 专家们建议山西省要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形成完整的...
查看更多
山东:“传承活力明显增强”现象的背后
2021.08.25
专题报道
潍坊青州市非遗传承现场 山东济南的社火,是古代民间祭祀或节日迎神赛会的各种表演。人们为准确扮演形象而在脸部进行的彩绘,叫社火脸谱。侯氏社火脸谱源于清代中后期,与老济南民俗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侯志新没有专业从事这项技艺,他在铁路系统上班,空闲时到校园、社区去展示。妻子李小兰也给他帮忙,夫妻俩坚持在济南趵突泉景区等地“摆摊”超过10年。 近几年,山东各地非遗项目的传承活力明显增强,一方面得益于传承人、志愿者等相关方面...
查看更多
佛山咏春拳:从未消失的武林
2021.08.24
专题报道
▲佛山市近年来举办的咏春拳比赛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广东佛山咏春拳进入扩展项目名录。至此,佛山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增加至15个。 佛山咏春拳自清朝创立以来,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近年来,佛山市进一步明确咏春拳的传承体系和脉络,吸引海内外咏春拳爱好者前来以武会友,夯实“世界功夫之城”的江湖地位。在佛山,咏春拳的武林从未消失。 练习咏春...
查看更多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骨髓骨伤药膏是贵州省麻江县淑里村回龙组龙氏苗族武术世家,基于苗医独特的骨伤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在日常生活和习武训练中遇到筋骨疼痛、折伤、跌打损伤类疾病,而创制的专用药膏。骨髓骨伤药膏及相关制作技艺属家族传承,自第一代传承人龙阿别至第五代传承人龙薪臣,已逾百年。 骨髓骨伤药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境内的下司镇、宣威镇的各个大小苗族村寨,后辐射到全县及凯里市、镇远县等。其原料生长地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境内及周边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植被茂密,生态...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魏氏伤科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魏氏伤科是以“内服与外用药相结合,手法与导引相辅佐”为特点的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目前主要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的10家医疗单位。 魏氏伤科起源于山东曹县魏氏世医之家,魏指薪是第二十一代传人,幼承家学。1925年,魏指薪只身闯荡上海滩。在老上海南市区方浜桥寿祥里挂牌行医;抗日战争爆发后,迁至法租界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开设私人诊所。由于其出色的医疗技术及高尚的医德,迅速享誉沪上。1955年,魏指薪关闭私人诊所,加入上海第二医学院,并同时在广慈医院(现瑞金...
查看更多
腊八节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腊八节习俗是中国腊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杭州地区的传承具有突出的代表性。相关习俗是春节前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范围遍及杭州市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上城区等10个市辖区,并辐射到周边县市。 腊八节可追溯到先秦时岁末的蜡祭(祭农业神)和腊祭(祭祖)。秦汉以来,二者逐渐合一,统称为“腊祭”。至南北朝,腊日固定到农历十二月初八。佛教传入后,腊日与佛成道日融合。自宋始,兴起喝腊八粥之俗,寺院、士庶均熬食腊八粥。《梦梁录》《武林旧事》等文献均记述了杭州地...
查看更多
八大处传说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大处传说,是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含四平台)附近村庄的民众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生活或发生于八大处地区的人、事、物等的美丽传说。八大处属于京西古道的一部分,是从西部地区进入北京城的重要通道。从隋唐至明清,该地区建有数十座佛教寺庙,形成了京西著名的寺庙园林区。南来北往的民众从此经过,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也提高了八大处传说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此传说的分布地域大致位于太行山余脉之小西山(翠微山、虎头山、青龙山)周围,包括八大处、刘娘府、陈家沟、板凳沟等区域,并扩展延伸...
查看更多
曹兵武:物的意识形态化历程与文化遗产的价值问题
2021.08.23
论坛
【摘要】物,从自然之物成为人工之物,被纳入人的探索、认知、利用包括审美的范畴,和人结成不同层面的关系,成为食物、工具或者资源、环境乃至心灵寄托等,维持人之生存,延伸人之技能,拓展人之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物本身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断衍生新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最终结成一张物人关系之网,并呈现今昔文化范畴中的物人关系,揭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实质。 【关键词】物;意识形态化;文化遗产;价值 一、脱胎于自然之物:人工制品的出现及...
查看更多
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2021.08.23
访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新华网文化频道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请他对《意见》进行解读。 2017年,潘鲁生在调研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中 新华文化:《意见》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到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将要实现的...
查看更多
1
39
40
41
42
43
10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