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谷雨
搜索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52期:2020年8月31日—2020年9月13日 ▲ 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举办 ▲ 第十二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举办 ▲ 浙江省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公布...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将咸水歌唱进校园,把“非遗小剧场”搬上舞台,让校园化身为“非遗小镇”……广东省非遗进校园,新招让人眼前一亮。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我省非遗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协办的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近日启动...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9月7日,2020“BMW中国文化之旅”辽宁探访活动在沈阳启动。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围绕“溯辽海文脉,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主题,活动第一日的展示展演内容极为丰富,22个项目、100余人次传承人和展示展演队伍汇集“文馨苑”,将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集中呈现。 亮点一 大开眼界 手工技艺绝活多 展示现场,身怀绝技的传承人无疑是万人瞩目的焦点。他们或剪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赵罡摄 来自贵州的非遗学员参加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研修班,拓眼界、增技艺  赵罡摄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分布密集,文化生态环境保存良好。2012年,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数年来,实验区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建设理念,致力于推动黔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和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作为云南历史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是一个让人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2011年3月,原文化部在大理州设立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年来,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这一建设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实验区着力构建大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苍洱之间绘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文化...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0年8月30日,“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摄影:余冠辰) 工艺美术作品集生产生活经验和审美追求于一体,凝结着历代劳动人民和匠师艺人无与伦比的工匠精神和造物精神,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历来为中国社会各界所珍视。福建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域特色。福建艺术家秉持“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信念,精心描绘祖国壮美山河与人民幸福生活,传播中华民族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推动“五个大家”落地生根,推动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一十百千万”文旅嘉年华活动深入开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利用山东省丰厚的非遗资源,激发文化设计创意活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设计、融入现代生活,丰富非遗旅游商品,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文创产业协调发展,举办2020山东非遗+旅游文创大赛。 一、大赛名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期,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的“非遗抖三晋”抖音话题正在进行,截止8月18日共计投稿视频380多个,曝光量达到2亿次播放,直播场次10场,共计78.6万人观看:威风锣鼓声阵阵,细听台上莲花落,灯光下床头剪纸的老人,灶台前蒸汽氤氲的花馍......无不展现着三晋绚烂的非遗风采。本次活动以 “直播+短视频”互联网风格的形式,转变人们对“非遗”的固有印象,在抖音平台展现山西非遗新风貌。 当非遗遇上抖音 完美融合惊喜不断...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通过文献和政策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本文对 2019 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状况、趋势、取得的效果和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总结。2019 年,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面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进程中,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重大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和旅游部“精准管理”意识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面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实践复杂化的情况,“中国经验...
查看更多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指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技艺,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经十余年,虽然触及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但在其传承主体、时间、形态、内容和价值的表述上仍欠缺明确的学术定位。 在全球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