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咸水歌唱进校园,把“非遗小剧场”搬上舞台,让校园化身为“非遗小镇”……广东省非遗进校园,新招让人眼前一亮。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我省非遗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协办的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近日启动。
华师附小非遗课堂
活动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及个人,征集在中小学实施的“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最终评选出来的10个精品案例和10个优秀案例,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
开展“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所有关心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的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走到台前,阐述非遗情,共筑非遗梦。
征集活动自今年7月份启动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到全省各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教育局、文化馆、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学校、非遗传承人等提交的百余份优秀案例。
申报案例涉及广彩、粤剧、剪纸、陶塑、舞蹈、咏春等多个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项目。
谢棣英把咸水歌带进校园
活动呈现出参与地区广、申报主体多样、涉及非遗项目多、开展形式丰富等显著特点,汇聚了全省各地在非遗工作中的努力与贡献,形成了一份立体的广东非遗传承地图。
针对申报案例,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传媒、教育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围绕“主题突出”“教学成效”“内容创新”“社会影响”四个指标展开评选,最终选出10个精品案例和10个优秀案例。
惠州“非遗小镇”
活动主办方将评审出的20个案例进一步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并将在南方+客户端“活力非遗云课堂”栏目进行集中展示,向公众宣传与推广富有岭南特色的非遗技艺、知识与文化。
本次活动是对广东非遗教育的一次摸底。通过与各地市、各基层组织以及非遗传承人直接接触,了解非遗教育工作的开展、推进与成绩,形成非遗保护传承的“广东经验”。
同时,活动有助于探索广东省非遗教育建设统一标准,培育非遗传承师资力量,推动人文湾区的建设。通过活动的开展让非遗教育从“物”走向“人”,从“技艺”走向“记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美好陪伴,成为非遗教育工作者展现自我的舞台。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开展活动
近年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开展“非遗课外时·进校园百校百场活动”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看戏剧、学传统技艺、过传统节日,已在很多学校蔚然成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一步,“非遗进校园”将继续积极探索“广东模式”,让非遗走进课本、走进家庭、走进同学们的生活中,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人、中华文明进步的拓新者。
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精品案例
1 《非遗课外时 》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
2 《依托“校园非遗小镇”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3 《广州咸水歌进校园实践案例》谢棣英(个人)
4 《东莞非遗进校园品牌化发展模式》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培育与传承》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6 《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东莞市莞城步步高小学
7 《非遗传承之启迪——“非遗小剧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8 《韶关市“六个一”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9 《传统工艺进校园》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10 《“形韵”深圳市非遗舞蹈课程》深圳市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
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优秀案例
1 《广府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实践案例》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2 《岭南“石湾陶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校园传承的实践案例》广州市执信中学
3 《“民间文学”类非遗资源融于小学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广州市天河区银河小学
4 《“小盘子 大乾坤”——盘画的学习与广彩的体验传承》广州市天河中学
5 《佛山木版年画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实践》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
6 《“披红挂绿,美丽童年”剪纸实践案例》广州市增城区挂绿小学
7 《莞城非遗项目进校园》东莞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8 《李家拳传承教学进校园》惠州市李家拳协会
9 《“岭南陈氏针法” 中医药进校园》广东省中医院
10 《非遗进校园让文化更有力量》珠海市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