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434)
机构
(0)
政策
(15)
资讯
(1486)
清单
(163)
资源
(406)
学术
(285)
百科
(0)
其他
(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文字传承:陕西biang字意外找到安徽兄弟
2015.01.22
专题报道
陕西的biang字 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民族图书馆近日主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书写与传播”专题展览中,来自陕西特色小吃biang biang面中的biang字,第一次走进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这也是biang字首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展览中进行展示。这次biang字一出江湖,不仅立即引来国内专家、学者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工作者的兴趣,还意外地找到了远在安徽的一个“小兄弟...
查看更多
融入当代生活 走进国际视野——2014非遗保护工作回眸
2015.01.12
专题报道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上广西代表团在展演壮族定音铜鼓。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14年8月,苏绣、徐州香包、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等项目的传承人于青奥会举办期间在南京博物院大秀绝技;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
剪纸
、雕漆、景泰蓝等非遗项目亮相颐和园、国家会议中心……非遗为何会频频在国际重大活动中亮相,回顾2014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便会找到答案。 2014年,人们保护非遗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强。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遗...
查看更多
多措并举:杭州非遗保护出成效
2015.01.06
专题报道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继前不久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制扇技艺)、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铜雕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之后,杭州方回春堂膏方制作技艺、木版水印制作技艺、桐庐
剪纸
、河上龙灯胜会、孝子祭和淳安竹马6个项目又进入了国字榜,入选数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杭州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多措并举拓展保护载体,强化传承弘扬,促进社会共享,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三位一体...
查看更多
谈西北丝绸之路的非遗保护
2015.01.06
论坛
非遗在变化冲击中境况堪忧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七千多公里,在中国有近四千公里。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向世界的窗口,在这条道路上,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被中外学者誉为东西方经贸交流的桥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运河和东西方科技交流的纽带。丝绸...
查看更多
天津非遗传承:接地气才能“活”起来
2015.01.06
专题报道
一袭红衣、小手托着下巴、圆圆滚滚的胖女娃,这一“中国梦”系列宣传画中的可爱形象,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梦娃”。但很多人不知道,“梦娃”出自天津泥人张。 2013年以来,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一大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被选中进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这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接地气的机会,也为非遗传承积累了人脉。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和杨柳青画社,近距离感受这神奇的民间艺术。 坚守文...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山东经验”
2014.12.17
专题报道
日前,“齐鲁非遗大讲堂”在山东颐正大厦开讲。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机制建设与制度保障》的授课报告,梳理并阐释了山东在挖掘非遗项目及对齐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挖掘、阐发中的亮点工作和未来展望。 与此同时,省直及各市文广新局下属的非遗保护单位就非遗保护中的经验与做法展开介绍与交流。 抢救性挖掘濒危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内容,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凝练、积淀形成的精华。提起非遗,人们有...
查看更多
非遗衍生品,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
2014.12.15
专题报道
宝鸡社火脸谱创意衍生品 创意
剪纸
灯 对于衍生品,大众并不陌生,实体店、淘宝网上都能买到各种影视、动漫的衍生品。如今,非遗也有了衍生品,并以雨后春笋的势头走进大众生活。相对于传统非遗产品而言,非遗衍生品更注重产品的实用和美观,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非遗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非遗衍生品开始走向市场,这是非遗自身延续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让老传统更时尚 “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一种平纹布。苎麻是我国特...
查看更多
展会热潮能否给非遗带来持续热度
2014.12.05
专题报道
兔爷、毛猴、内画壶,京味十足;牙雕、潮绣、釉上彩,南韵风情。不同的手工艺品却都是精巧细致,同时这些手工技艺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非遗一词被提出到现在已有13年的光景,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非遗行列。 非遗嘉年华、非遗博览会、非遗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各种形式的非遗展览近年来频频现身于公众视野。然而非遗展览热能否带动非遗走向市场化?各类非遗展览能否真正宣传非遗的文化内涵?非遗展览能否改变目前的非遗现状?非遗...
查看更多
天津非遗保护:融入创新设计 唤醒传统之美
2014.12.01
专题报道
开辟非遗高端之路 更新津门文化标签 说起一座城市,人们首先会想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标签。那么,海河畔、塘沽口的天津有哪些文化标签呢?人们耳边可能会响起嘹亮的京韵大鼓,驰名八方的相声曲艺,眼前浮现街头热腾腾的煎饼果子、薄皮大馅的狗不理包子、酥软香脆的十八街大麻花,老美华、盛锡福是天津人身上“穿戴”出的老字号,风筝魏、泥人张是人们赏玩的工艺品……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标签,渗透进天津人的衣食住行,让生活在天津的人更恬淡,也更容易满足。如今,这些文化...
查看更多
湖北:非遗生产性保护的“1+X”
2014.11.18
专题报道
运算方式里最基本的是加减乘除。从湖北多个地方的实践来看,将运算方式运用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最多的应是加法,又以“非遗+民俗博物馆”“非遗+高校”“非遗+研究所”为代表。这3种加法,在让许多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投身非遗事业,实现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非遗+民俗博物馆 今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恩施市女儿城土家风情民俗博物馆内,两位青年抬头仰望,楼上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土家族姑娘正要抛绣球选择意中人。当绣...
查看更多
1
205
206
207
208
209
24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