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06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五   
搜索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美术:几多“绝活”变“绝唱”?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对接,正逐渐式微。曾经名动乡里的雕花、细纹刻纸、米塑、瓯绣等传统技艺,如今都已难得一见。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现有国家级和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民间工艺大师共186人,涉及到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金漆镶嵌、雕漆、花丝镶嵌、地毯、京绣、绢人、风筝、剪纸、泥塑、内画等品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的已失语,有的已重病缠身。无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火文化之乡”名归商丘        波密“非遗”保护中开发  2008年,西藏波密县易贡藏刀为当地群众增收15万元,成为该县旅游产品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据悉,2009年波密县还将对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八盖木制锁具制作技艺”、“波密‘波卓"”、“说‘白"”等项目进行开发,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保护的同时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波密县通过开发旅游、培育学徒、组织宣传活动、出版故事类民俗类书籍等方法,对本地区的...
查看更多
论坛
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思考王晓灵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庆阳市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大市”战略,各级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为之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保护,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各级档案部门也主动介入了历届中国庆阳民俗文化香包节等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一是各级党政...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刘新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阐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被各群体、团体, 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它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十三)   广东佛山灯彩     佛山彩灯,俗称“灯色”,是民间艺术与民间习俗相结合的艺术品。佛山彩灯品类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头牌大彩灯、人物故事组灯、彩龙灯、年宵花灯、中秋灯、秋色特艺灯以及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彩灯等。以喜庆丰收、吉祥纳福及戏剧人物故事为特征,并以佛山独有铜衬剪纸作为装饰,制作上分为设计、扎廓、扪衬、装配四大工序,用料考...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周和平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已经引起了较大反响,各级政府也比较重视。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还要有一个过程。”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周和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他看来,重要的就是立法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五)   山西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指产生于山西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山西边远山区的民间剪纸艺术。中阳剪纸以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化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蛇、蛙、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化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农村妇女,剪纸式她们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十一)   成都糖画     成都糖画,俗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是流行于四川成都地区的一种兼具雕塑性和绘画性的民间艺术。成都糖画历史悠久,以熔糖为原料的糖画既由《本草纲目》所谓“飨食”演变而来。它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以块面、线条为其造型特点的糖画艺术,可谓“观之若画,食之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九)   包头窗花      窗花是内蒙古包头地区剪纸的主要形式。这里的剪纸题材和花样以传承下来的作品为主,传统的图案多多通过熏样完成并流传,因此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当地的剪纸作品样式,而且保存了艺术的独特性和当地文化的原生态状貌。每逢春节过年都有贴窗花和把剪纸用的彩纸衬出来当作年画在墙上的习俗,每到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拿出从前留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记忆还是技艺 鲁锦的锦绣前程在哪里?鲁锦织工能用22种基本色线变幻出1990多种图案,单是从植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就要经过72道工序。图为织工制造鲁锦的场景。传统鲁锦如何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是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图为“精一坊”的一个鲁锦生产基地。     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而“如何保护”的话题也越来越向纵深发展。牛年伊始,学术界便提出“生产性方式的保护”概念,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内,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其意义,然而,在市场化条件下,传统手工艺究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