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阳春三月,春色如许,淡烟微雨,正是采茶好时节。 3月4日上午,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人们围炉煮茶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展示、体验与对话。 为充分发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的公共文化服务窗口作用,给公众搭建更好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平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岳阳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君山区文化馆、安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茶和天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摄影:韩业庭/光明图片) 【文艺人物志】 杨兆群没想到自己会收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的来信。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江苏常州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邮差送来一封国际信函,署名“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在信中祝贺杨兆群的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当年,得知北京申奥成功,杨兆群很激动,想为奥运做点什么。他历时4年,创作出一幅长29米(象征第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将加快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所需的新兴和紧缺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以及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这引发了业界对于完善非遗人才培养机制的关注和讨论。 政策加力:将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 非遗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非物...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济宁市任城区开展剪纸进社区体验课堂(供图: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如何让非遗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非遗项目与市井生活“无缝对接”?非遗在社区是目前我国多地正在探索的一种有效方式,彰显政府主导下非遗保护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体现了扎根民间、回归生活的非遗本质意义,更好地促进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回归民间,提升大众参与度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依大运河而建、因大运河而兴。千百年来,大运河给任城区留下了数不尽的非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苗族妇女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马号镇六合村赶制苗绣产品。(摄影:邰胜智/光明图片) 陕西省宝鸡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传承人胥军权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的非遗大集上展示脸谱绘制技艺。(摄影:李洁/光明图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光明图片 编者按 日前,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12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11995,环比有所回落。2023年1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18945,环比增长57.94%。 一、总体概述...
查看更多
要闻
2月1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在陕西榆林举办“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现场交流活动,交流分享经验成效,进一步提高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并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绥德县非遗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 绥德秧歌进乡村活动   (供图: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这距2012年4月文化部正式批准在榆林、延安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10年有余。 十年一剑,砥砺奋进。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及陕北文化的典型代表,此次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榆林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周宝康在位于镇江西津渡景区的工作室为学生授课(供图:受访者) 置身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的各个角落与非遗不期而遇,在南京第37届秦淮灯会、徐州邳州艾山新春庙会非遗展演展示、盐城2023中国·阜宁第六届“打春牛”民俗展演等活动中感受浓浓年味,拍段短视频让远方亲友共同感受“家乡年”的浓浓气息……从春节开始至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依托省内226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开展了2023...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从近代以来余杭纸伞的业态发展,可以看到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余杭纸伞制作技艺”所经历的繁盛期、沉寂期、恢复期历史沿革,以及在这三个阶段的技艺传承特点。基于传承谱系的调查和田野研究,在余杭纸伞典型的结构制式方面,归纳出“上道工”“下道工”等制作工序,其中还涉及专门的传统工具和独有的操作方式。在设计和功能方面,视为“本土好设计”的余杭纸伞与人们日常生活及文化艺术具有密切的时代关联。 【关键词】余杭纸伞;产业沿革;制作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