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专题报道
陕西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既有传统技艺的传承,又有歌舞表演艺术的沿袭。近年来,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9月初,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助、支持和指导。 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一群陕北汉子,头扎白羊肚手巾,腰缠大红绸带,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腾挪跳跃,动作刚劲饱...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学会一门手艺,全家有望脱贫致富。包括剪纸、刺绣、绘画、金属锻制、建筑营造等在内的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的作用。从2018年7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超过2000所,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给人力量: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脱贫 “我现在觉得浑身都是劲儿!”——这几年,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学习了临夏砖雕制作技艺,甘肃临夏回...
查看更多
资讯
安徽泾县有中国宣纸之乡的美誉。图为一名艺术家在宣纸上作画。 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泾县环境优美,溪水回环,黛瓦粉墙,古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而泾县更有着“中国宣纸之乡”的美誉。 宣纸以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为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经过特殊的配方以传统工艺生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原材料独特,加工制作过程不损伤纤维,宣纸有“千年寿纸”之誉,长期保存不腐不蛀,是书画创作、典籍印刷的最佳...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身着苗族盛装的滕静蓉,可谓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一道风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挑花的传承人,她不仅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挑花作品,更带来了湘西百姓的朴实与热情。 一幅犹如素描的别样作品吸引了记者眼光:五位护士被口罩和防护服紧紧包裹,身形纤纤、目光沉静。作品中的两处文字点题:“妇女节最美身影”“感动中国”。没有斑斓的色彩、繁复的纹饰,却让人怦然心动。 “这是我今年3月初绣的,一是向我们湘西赴湖北支援的医护人员...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
查看更多
要闻
10月23日至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全面小康 非遗同行”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山东省副省长凌文、济南市市长孙述涛出席开幕式活动,为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击鼓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原副部长项兆伦莅临指导。山东省和济南市领导孙立成、杨峰、王桂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等出席相关活动。本届博览...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0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中国青年网主办的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在济南发布。 本次活动于2020年6月启动,共征集案例近700个,入围初评案例600余个。申报案例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传统医药、传统舞蹈、民俗等多个非遗门类。活动最终推选出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和十大创新实践案例。 这批“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创新之处?让我们听听点评专家们的意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面广,涉及人民大众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具有带动群众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大力振兴传统工艺,对于贫困地区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有利于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起就业脱贫的自尊和自信,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建立可持续的脱贫机制,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多赢和共赢。 为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更好地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经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项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举措。如何使我国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其应有价值,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开展的非遗扶贫工作聚焦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大领域。振兴贫困地区的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类非遗,业已成为文化扶贫的着力点。剪纸、刺绣、雕刻、泥塑、编织、漆艺、瓷器等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今天的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认知、界定,甚至一...
查看更多
要闻
2020年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盛大开幕。本届博览会活动内容丰富,线下活动包括线下主展馆展览,设有“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展”、黄河流域非遗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等3个专题展,以及“匠人匠心”云竞技活动。下面,就跟随小编的镜头,去展览、比赛的现场看看吧!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展 线下展馆“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缘展”板块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视察过的格萨(斯)尔、光山花鼓戏、赫哲...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