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三   白露 白露
搜索
专题报道
让我们一起守望民俗――首届安徽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启示       “办节的形式可以唤起更多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打好基础。”谈起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不吝嘉许。   “这次文化节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与冯骥才一样做出好评的,还有全国民俗文化协会名誉会长乌丙安以及众多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   由铜陵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共同主办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得到一致好...
查看更多
论坛
民间技艺传承人 谈如何将民俗文化植根铜陵     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已让民俗文化凝聚成铜陵文化的精品得以留存。但如何让民俗文化节继续办下去,如何让民俗文化植根铜陵并得以继承和弘扬,吸引全省、全国更多的传统民俗文化持续加盟,在全国形成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的话题。     就此,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陕西为逾1.5万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档案    新华网陕西频道4月1日电(记者杨一苗)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上了解到,经过长达三年多的普查,陕西已为152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档案,并收集大量实物及影音资料。     2006年陕西开始进行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过3年多的工作,基本摸清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种类、分布情况及传承脉络。据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介绍,这次普查共调查了民间艺人7万余人,普查到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淮阳上演洛阳非遗非遗丛书《正字戏》发行    粤政府与中大深度合作  广东省文化厅与中山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18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5个专业领域深度合作,以提供更好更优的公共文化服务惠泽全省民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产业方面,双方将联合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门人才和文化遗产产业开发与管理人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发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向省文化厅提供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周和平      简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各省(区、市)也都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315项,一些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非遗添彩 红火过年 北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潘怡婷)今天上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在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开幕。  该展览由北京市文化局举办,为期10天。近1000平方米的展场内,组织了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四大类的38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其传承人,其中包括1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涉及...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女书文化开发的前景       湖南江永女书自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体系被发现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女书作为一种生活语言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因为在中国如今的教育体系中,女性再也没有必要像祖辈们那样通过女书进行秘密沟通。对于女书,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首先要明确女书的深刻内涵,将女书作为一种丰富的民俗文化体系来传承;其次要赋权于创造了女书文化的女性,确立女性在女书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再次是让具有性别视角的女书研究者有机会参与女书文化保护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10年2月4日上午,文化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0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的文化活动安排。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中国艺术研究院书记、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北京市文化局巡视员阮兰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文化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陈向红主持。 陈向红说,春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刘锡诚    “非遗”保护问题,成为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的焦点之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提出未久,“产业化”的口号又纷纷登陆媒体。到11月初,在互联网上搜索,竟达3800条之多。作为“生产性保护”的延伸,“产业化保护”的提出,同样备受争论。  (一)围绕“产业化”保护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保护”不是一回事;“商业性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不是一回事  2009年2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后继乏人云南“非遗”传承人在寂寞中前行     传承人被称为“活着的宝贝”。近年来,如何保护文化生态资源,保护日渐稀少的传承人,培育文化传承新生力量,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我省的民族种类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多年来的“非遗”保护一直走全国前列。然而,同样面临着众多的传承项目无法传承,正在走向消亡的境地。    后继乏人    在昆明市东郊的小窑村,村民张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瓦猫,取土、制作、煅烧。代...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