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434)
机构
(0)
政策
(15)
资讯
(1486)
清单
(163)
资源
(406)
学术
(285)
百科
(0)
其他
(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保护运河文化的征程没有尽头
2008.11.11
专题报道
保护运河文化的征程没有尽头 歙县砚厂的工人在刻砚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说“墨香”,但是,你知道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你曾经走近墨生产的地方吗?乍到制墨场所,你会猛地感到呛鼻的强烈酸臭。但就在那样一种刺鼻气味下,在墨黑处处、光线昏暗、设备老旧的屋子里,制墨人没有任何防护装备,常年如一日专注安详地取料、称重、捶打……10月下旬,淅沥秋雨中,记者走进位于安徽歙县县城东路19号一处败...
查看更多
白局唱进名城盛会 叫好声一片 南京仅剩两人在唱
2008.11.06
专题报道
白局唱进名城盛会 叫好声一片南京仅剩两人在唱 这几天机房不好做/我又被‘坐板疮"来磨/三万六千头的库缎/一天撂上它几十梭……” 一曲《机房苦》,已经被白局艺人传唱了600多年。昨天,作为第三届名城会系列活动之一,南京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在市民俗博物馆举行,而甘熙故居的梨园雅韵舞台上演了一场地地道道的南京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南京白局、南京白话、皮影戏、扇子舞、
剪纸
…… 老艺人的精湛功底,博得了台下观众的如潮彩声。 而63岁的黄玲玲老师,则向记者透露...
查看更多
蓝印花布心织成 推陈出新技艺精
2008.11.05
人物
蓝印花布心织成 推陈出新技艺精 小窗是木制的,窗帘用蓝印花布制成,古典的花卉图案。透过蓝白的花纹,炽热的阳光似乎变淡了,一种沉静的凉意氤氲在斗室里。 这是个蓝印花布的世界。墙上挂的是蓝印花的壁挂,桌上铺的是蓝印花的台布,瓶里插的是蓝印花的布花,书柜里、沙发边、案几旁,蓝印花的图书、画册、布料随处可见。虽是深秋,天气依然闷热,随手操起一把团扇,扇面还是蓝印花布……轻摇团扇,清风徐徐,心,随着漫天的蓝白,静下来…… 这是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古老的...
查看更多
内蒙古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8名
2008.10.20
其他新闻
内蒙古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8名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内蒙古日前公布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8名。 此次入选的208名传承人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10大门类,包括第二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4岁的和林格尔县
剪纸
学会...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文化成生活表面的油珠?
2008.10.20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文化成生活表面的油珠? “若干年后,你们中国人要到我们这里来研究你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次学术交流会上,外国学者的这番话,深深刺痛了中国学者的心。 盲目推向市场,把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成了碎片,工业文明给主要植根农耕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命一击……如何保护,怎样传承?近日在湖北长阳召开的“2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发出警示,“急功近利地进行非遗保护,势必糟蹋其本质,加快珍贵文化的...
查看更多
2008 BMW中国文化之旅
2008.10.15
专题报道
2008 BMW中国文化之旅 2008 “BMW中国文化之旅”10月14日从首都博物馆正式启程。这是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与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的一项重要活动。 此次中国文化之旅从北京出发,将沿着京杭大运河,寻访中华文明传承的印迹,经由天津、山东、江苏,到达运河起点浙江杭州,并转道进入中国第二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古徽州。沿途车队成员将探寻各地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存,并收集各地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实物...
查看更多
羌族的原始信仰
2008.10.15
论坛
羌族的原始信仰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陶立瑶 羌族以白石为图腾 四川境内岷江上游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属的茂县、汶县、理县、黑水带羌族地区,其民居房顶女儿墙正中或转角处砌筑的塔子“纳萨”顶上,多置有五块、七块、九块不等洁白的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的这些白石,既是色调灰暗的羌族碉房的一种耀眼的装饰。更是当地羌族群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是神灵的化身,是各种神灵驻足人问的居所...
查看更多
灾区重建过程中如何避免羌文化的终结?
2008.10.13
论坛
灾区重建过程中如何避免羌文化的终结?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 文化需要载体,而载体的丧失,很容易导致相关文化的终结。所以,在许多城市改造过程中,都会有人因传统建筑、历史街区被毁而提出遗产保护问题。随着5•12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问题的提出,人们也会提出类似问题:随着地震对传统建筑的破坏,以及有可能随之而来的灾后重建过程中伪建筑的泛滥,传统的羌文化,是否会真的遭遇终结?这是每个参与灾区重建的遗产守望者们都不能不关心的问题。由于刚刚到达灾区,了解情况十分...
查看更多
文化自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2008.09.28
其他新闻
文化自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 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支持,逐步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规范和话语体系;二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对策,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是“记忆工程”和培养“接班人”,以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是世代传续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不...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香火难续 重庆启动救亡工程
2008.09.10
专题报道
非遗文化香火难续 重庆启动救亡工程 “非遗”不能仅停在博物馆里,而应推动其产业开发,铜梁龙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巨建兵/摄) 近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重庆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是,《办法》明确规定了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更多
1
232
233
234
235
236
24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