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论坛
国家级非遗浚县泥塑作品  (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应排斥标准。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坚持技术指标与农耕社会传统生产保持一致,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进行量产,那么这种文化产品就依然属于非遗项目类。因为无论是技术指标体系构成的生产标准,还是传统生产方式的量产都不是新鲜事物,其二者在传统社会中早已存在。此外,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生产标准进行传统美术的传统性生产并不会对其造成破坏,而是其在市场经济...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当代民间文化在国际化、现代化和地方文化复兴的趋势下,受到外部多方力量的影响,进行资源和价值重构,逐渐形成了资源化和遗产化的两大趋势,并呈现为多种可能性,深刻影响着其自身的变迁与发展。从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动态场域与权力话语、民间文化的价值重构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研究民间文化是如何进入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公共层面而发挥作用,可以揭示其当代变迁的规律。 关键词:民间文化;当代变迁;文化流动;资源化;遗产化 民间文化通常被视为底...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国社会百年以来面临巨大变革,文化传统与日常生活之间出现了疏离乃至断裂。随着21世纪以来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开展,部分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下得以保护振兴。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如何融入当代生活的现实问题,可以从民众个体和公共生活两个方面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从民众个体来说,从教育、审美的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保护与激活民众对生活文化传统的认知;从公共生活的角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会社区文化生态,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大理周城——扎染铺出乡村致富路 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落,坐落于大理市北部,西靠苍山云弄峰,东临洱海桃源码头,南距大理古城25公里,北连著名的蝴蝶泉景区,全村常住人口1万余人,99%的人口是白族。 这是一个“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白族扎染之乡、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周城村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有“白族民俗文化活化...
查看更多
论坛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的哈尼梯田。(图片:新华社发 )  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澜沧景迈山糯岗古寨。(摄影:任维东) 云南是我国世界遗产大省,共有世界遗产5项,全国排名第二;世界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7.8%,远高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保护利用好云南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也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发挥所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贡献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2021年1月,“粤传粤精彩——广东非遗展演展播系列活动”上的粤剧表演《花好月圆》(摄影:许建梅)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2020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展出的蒙古族人偶文创产品 (摄影:丁根厚)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举行舞龙嘘花民俗活动(摄影:粟周榕  摄于2020年2月)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游子归乡,阖家团圆,这是一年里暖暖的期盼...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频频爆出抄袭、剽窃、伪造以及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诸多学术不端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这与“实践”的缺位不无关系。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下,抵制学术腐败、建立求真务实的学术之风对于这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极为必要和重要。 加强田野调查工作,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必由之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从学生时代起,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田野上。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相对固定于某一个地方或民族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经“遗产化”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源于地方而超越地方,一跃成为一种流动的公共文化资源,不仅作为文化地方主义的源泉,更以民族国家文化遗产的身份,促进世界多元共生文化生态的建构。公共民俗学长期致力于社区传统民俗文化公共实践,坚守民间立场,在对文化遗产的记录、教育、评估、展演与开发等一系列环节中,具有一套实用技术与丰富经验,并以其公开的自反性批评传...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云南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为推动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整合全省非遗资源,推出包括“滇西南·逐味茶香之旅”在内的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通知》要求,全省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