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2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一 秋分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24)
机构
(0)
政策
(7)
资讯
(277)
清单
(133)
资源
(16)
学术
(82)
百科
(0)
其他
(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酉阳土家面具阳戏是一种民间仪式戏剧,又名“脸壳戏”,广泛流传于酉阳
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及其周边地区。目前较为活跃的阳戏班社主要集中于酉阳铜鼓镇清泉村、铜西村、车坝村,小河镇小岗村、桃坡村,宜居乡沿峰村等地。 酉阳土家面具阳戏从傩愿戏派生而来,演员全部为男性,除旦角外,大都用白布包裹面部,斜戴木质面具,主要通过肢体语言和念唱对白塑造人物、演绎剧情。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独特的程式和套路,富有野趣,别具一格。演出内容主要是反映人伦物理、神话传说等劝人向善的故事...
查看更多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坝漆制作技艺是以利川坝漆为主要原料,在制作生漆材料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制漆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咸丰县,并辐射至周边区域。利川市位于鄂西南山区,隶属于恩施
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延伸部分,为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交汇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和自然条件非常独特,适宜漆树繁殖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坝漆制作技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 坝漆制作技艺因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而得名,包括采割、过滤除杂、脱水氧化、助剂添加、聚合交...
查看更多
老司城传说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司城传说是流布于湖南省湘西
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口头传说。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西
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北部,文化遗存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为老司城传说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永顺彭氏土司自五代彭士愁起,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止,世袭28代35任。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下溪州土司彭福石宠将治所迁到灵溪郡的福石城,即今老司城,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的记载。老司城...
查看更多
林荣珍:2020年度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2021.06.28
论坛
【摘要】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全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需要特定的时间(约定俗成)和空间(公共场域)以及需要“聚众”才能开展的特性,无疑受到直面冲击,致使本年度非遗舞蹈在各方面也呈现出与往年不一样的“光景”。非遗保护是一个涉及多维的复合工程,本文主要从政策、传承传播、理论三个层面对本年度的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回顾与梳理。国家政策层面:静观中孕育复苏;传承传播层面:荆棘中另辟蹊...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丨非遗半月报第69期
2021.05.26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69期:2021年5月11日—25日 ▲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中医药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湖南湘西州举行 ▲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贵州丹寨举办 ▲第五届鄂湘赣皖非遗联展在湖北武汉...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
2021.05.25
学 术
编者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正式颁布实施。《非遗法》明确了“一个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强调了“两大原则”:一是保护目标上,“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遗产使用上,“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
2021.05.25
——有法可依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时代
专题报道
编者按: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正式颁布实施。《非遗法》明确了“一个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强调了“两大原则”:一是保护目标上,“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遗产使用上,“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
查看更多
绚丽非遗,添彩湘西“诗与远方”
2021.05.21
专题报道
凤凰县山江苗族四月八 走进湘西,就走进了奇幻玄妙的秘境。 这里不断生长着浪漫与神奇,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这里是一部厚重的史册,始终洋溢着遗世独立的雄奇和风韵。从远古的采集渔猎,到粗放的刀耕火种,遵循时空的轴线,穿过历史的丛林,一代又一代的先民积淀生存的经验,并将它们转化成闪光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河,延绵闪耀。 在湘西人民引以为傲的文明长河中,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共同点燃了民俗节庆的焰火,敲响...
查看更多
桂胜 谌骁:共谋与协力: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源化实践——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
2021.05.20
论坛
摘要: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多元参与主体共谋与协力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源化实践。各主体基于自身诉求参与其中,其不同参与诉求的满足使非遗项目的多元文化资源价值得以实现和表达,从而赋予非遗保护实践现实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恩施土家女儿会的田野考察,可以发现各主体协力参与资源性转化实践,整合多元文化价值,更好地推动了节日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遗;文化资源化;主体;女儿会 恩施土家女儿会发...
查看更多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湖南湘西州举行
2021.05.20
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正式授牌
要闻
5月19日至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湖南省湘西
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出席并讲话。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坚持整体性保护是一项重要原则。自2007年设立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全国已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有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9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查看更多
1
12
13
14
15
16
5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