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2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一   秋分 秋分
搜索
桑植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桑植县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永定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两县相连。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它有两方面的价值:(一)社会文化方面。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封闭半封闭的生存状态的产...
查看更多
酉阳古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古歌是巫傩师在祭祖崇拜,祈求丰产和驱邪还愿活动中吟诵的诗文,流传于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的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区延续和衍变的产物。古歌风格诡谲,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巫歌,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酉阳古歌的内容分为神异类和生活类,其代表作有:风俗诗《藏身兴躲影》、《鸣锣会兵》;赞美诗《东岳齐天是齐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诀术诗...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永顺县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是以土家语言演唱的长篇民间叙事歌谣,主要流布于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湘、鄂、渝、黔等省市土家族聚居地。“哭嫁”是土家族婚嫁礼仪程序中的一种重要礼俗,演唱哭嫁歌与“哭嫁”程序同步。用哭声来庆贺女孩子出嫁,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意识。哭嫁歌又称“十姊妹 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十分盛行,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谭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永顺县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妇女在婚礼仪式中演唱的一种叙事加抒情的长歌。哭嫁歌流布于湘、鄂、渝、黔等省市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而湘西古丈县是以土家语演唱哭嫁歌的主要地区之一。   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清代改土归流后,“兴哭”、“哭发”作为土家族婚俗的主要内容而盛行。清代诗人的许多《竹枝词》是这种礼俗盛行的佐证。   在古丈,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由哭开声、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亲属五个程序组成。母女对哭是...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龙山县      梯玛歌是土家族长篇史诗,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龙山、保靖、永顺和古丈四县。它以“梯玛日”仪式为传承载体,世代口碑相传,格局宏大,长达数万行。土家族梯玛歌集诗、歌、乐、舞为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容。其唱述以土家语为主,属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演唱有唱有吟,有对唱,有合唱,又以歌舞贯穿始终,因其主要舞具是铜铃,故亦称为“八宝铜铃舞...
查看更多
都镇湾故事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都镇湾故事包括天体、大地、山川、河流起源,人畜起源,动植物传说,神仙传说,帝王传说,地名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以及机智人物故事、动植物故事、幻想故事、精怪故事、生活故事、革命故事、笑话寓言等多种类型和题材的口头叙事作品,主要分布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的杜家冲、十五溪、庄溪和龙潭坪等地区。   都镇湾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风味,特别是其中的老虎故事保留着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
查看更多
苗族古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花垣县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   苗族古歌源远流长。自苗族先民三苗、灌蔸、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族,都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文革”十年浩劫中,它的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殆尽,但苗族人民还是悄悄地用民间口...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座谈会现场 12月4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株洲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18年全省非遗工作,研究了2019年非遗工作主要思路、任务。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出席会议并讲话,株洲市副市长杨胜跃致辞。 分组讨论现场 今年以来,我省非遗工作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来,新增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4名,新设立省级...
查看更多
论坛
    作为纪实性的内容产品,纪录片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审美享受,更要提供美好的人文愿景与丰厚的文化内涵。纪录片以其真实、客观的记录形式、忠实事物原貌的表现手法,将人、事、物用影像“留存”下来的特长,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中拥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记录和传播“非遗”的优秀纪录片作品越来越多。《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舌尖上的中国》等作品助力“非遗”更鲜活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了观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大众对文化遗产传承和...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 办非遗发〔2018〕46号 河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扶贫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就业增收的独特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