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9   星期四   农历五月初三   
搜索
专题报道
“四季村歌”赛歌拉歌,“唱着山歌去旅行”,机器人“刘三姐”和“广西歌王”对唱山歌……时尚的表达、喜闻乐见的活动、新颖的呈现让今年的“三月三”更加新潮,也更有烟火气。 2025年广西“三月三”活动民歌湖主会场  粟俊  摄 又是一年“三月三”,又是一年春光好。 八桂大地,人如潮、歌如海,丰富多彩的活动红红火火。各族儿女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同庆“三月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时代壮美...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25日,“锦绣三月·民族织锦艺术展暨‘锦绣天成’桂琼两省(区)织锦艺术交流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开展。百余件展品呈现了桂琼两地民族织锦的千年技艺与时代新貌。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以壮锦、黎锦为纽带,以“历史文献”“工具与技艺”“精品与时尚”三大板块为主线,通过汉代至明清的织机模型、古籍、织锦文物、织锦文创产品及现场技艺展示,见证织锦从生活用品到文...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近日,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下,来自汕头潮阳的西门英歌队一行25人,赴德国哈瑙、法兰克福和法国巴黎、里昂等城市表演。西门英歌队首创的“男女英歌对打”亮相海外,敲响“中华战舞”的鼓槌,展示广东非遗的独特魅力。据西门英歌队教练陈坍鹏介绍,潮阳英歌既有男子队,也有女子队,女子英歌与男子英歌的打法与脸谱均有所不同,柔中带刚的女子英歌与粗犷豪放的男子英歌同台共舞,相得益彰。“这场刚柔并济的英歌盛会向海外观众展示了岭南文化的风采。”陈坍鹏说。 近年...
查看更多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 着力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非遗专门人才
学科建设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9月,广西民族大学迎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本科生47人,2023年招收28人。2024年该专业获批为校级微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本科专业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教育举措。广西民族大学整合学校资源,以艺术学院作为办学主体,从筹建、申报并获批、正式招生进行培养等各环节充分体现了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18日至20日,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南宁市举行,作为此次大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23年中国(南宁)旗袍文化艺术盛典在南宁市举行。 本次活动以“旗袍盛典 闪耀邕城”为主题,由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政府承办。活动采用“静态展示、动态展演、活态展陈、现场展销”的非遗传播新模式,以展示旗袍文化为亮点,在三街两巷、亭子码头、百益上河城等景区开展以旗袍为主题的系列...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11月17日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旗袍盛典 闪耀邕城”2023年中国(南宁)旗袍文化艺术盛典在南宁市三街两巷正式开幕。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甘霖,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郭伟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从11月17日持续至20日,采取旗袍文化交流展示和引客入邕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旗袍制作技艺和民族服饰织染绣技艺的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 京族哈节期间,游客体验高跷捕鱼(摄影:黄云) 广西南宁的卢敏从小喜欢戏剧,近日,她与闺蜜在桂林旅游时,在“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桂林喜来登站”试戴了桂剧中的凤冠,并拍照打卡,很是过瘾。 走进该非遗体验站,随处可见桂北傩面具、桂林圆竹剖丝团扇等桂林特色非遗文创产品,这里专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国潮风、小而美的特色文化服务和旅游产品。桂林市秀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李伟介绍,打造非遗体验站点是秀峰区文旅部门为进一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王尚小学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体验非遗   近日,广西少儿戏剧曲艺展演在广西群众艺术馆举行,来自全区各地的360名少年儿童精彩演绎了24个独具特色的戏剧曲艺节目,涵盖广西文场、京剧、彩调剧等戏剧品种,既有京剧《卖水》等经典片段,也有融入戏曲元素的新编儿童剧等。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工程,探索非遗融入校园的内容和方式,创建了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进一步加强非遗在青少年人群中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