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93)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177)
清单
(46)
资源
(9)
学术
(46)
百科
(0)
其他
(1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只有媚俗艺术走红,中国人就算不差钱也差灵魂了
2009.02.23
论坛
只有媚俗艺术走红,中国人就算不差钱也差灵魂了――访清华大学美学教授、文化批评家肖鹰 “小沈阳”火了,“春晚”过后满城尽说“小沈阳”。他的粉丝不乏“80后”和“90后”,有些从来不听戏的年轻人因为他开始听起了二人转。喜欢他的人说,“小沈阳”的魅力在于他的娱乐精神,我们看到了一个身上有活儿的民间艺人面对观众实实在在的诚意。不喜欢他的人说,他走红是因为他低俗,现在就是大众的“审丑”时代,他招牌式的跑偏裤子和娘娘腔都是在哗众取宠。 “小沈阳”是靠低俗走...
查看更多
藏戏:期待世界珍爱的藏文化“活化石”
2009.01.14
专题报道
藏戏:期待世界珍爱的藏文化“活化石” 1月13日,西藏山南地区穷结县下水乡宾顿村里的孩童向白面藏戏舞者学藏戏。(中新社 廖攀 摄) 对于藏戏,民间艺人丹增与民族艺术研究专家格曲有不同的考虑。34岁的丹增绝对不想再让自家的三个孩子从事藏戏表演,而格曲担心的则正是作为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表演艺术后继乏人。 虽然自己是活跃在拉萨市藏餐馆里的一支农民藏戏表演队的“男一号”并深得观众的好感,来自日喀则白朗县玛乡只受过三年教育的丹增认为自己干的这一...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2008.12.31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乌丙安 【论文提要】 本文旨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力求紧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的所有依据,从而确认这个概念的产生...
查看更多
传统与现代结合 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2008.12.15
专题报道
传统与现代结合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黄的灯,一场仙鹤与乌龟的较量正在锣、鼓、钹的伴奏下上演。而这浮现在幕布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戏的操纵者却是两个机器人。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惊奇地看到,几个小学生正在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原来由艺术家才能完成的皮影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由机器人操作的皮影,在白纱后灵动地跳跃,所有的动作与皮影艺人的操作并无二异。机器人舞动下的灵动影像,似乎在告诉人们,古老的皮影艺术正在寻找着新的生机…… 说...
查看更多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
2008.12.15
专题报道
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黄梅戏唱词表现形式之一:独唱 独唱(相当于“独白”)在我国古代戏曲中,一向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元人杂剧,差不多每折戏都由一套曲子组成,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是在其中插几句白,加以衬托。显然是受了民间曲艺如“赚词”“诸宫调”的影响。它标志着我国戏剧艺术尚处于青少年时期。至于年轻的地方剧种如黄梅戏,亦复如此。最明显的是往往主要角色一上场便唱,用大段的唱代替“引子”“定场诗”或“坐场白”。而唱词一开始总不外是“表我家住之在黄梅县内,我姓...
查看更多
川北大木偶 勇闯海内外
2008.12.10
其他新闻
川北大木偶 勇闯海内外 木偶“兵马俑”从1.5米“长高”到9米,操纵木偶从一个人到20个人,北京奥运会期间,大木偶情景剧《诗编舞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奥运文化广场上演。这台由2个身高分别为9米和3米的超级大木偶“演绎”的情景剧,刚一上演就引起轰动。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诗编舞动》的演出效果很好,投资方美国演艺公司提出了继续合作的要求,目前双方正在合作洽谈中。从过去一年只有几十场演出到现在一年演出300多场,大木偶剧院的发展随着木偶的‘长大...
查看更多
吴侬软语话昆曲
2008.12.03
专题报道
吴侬软语话昆曲 坐在苏州园林精巧别致的古戏台里,欣赏600年历史的昆剧演出,这曾经是文人雅士才有的生活,现在却是所有人触手可及的周末休闲方式。 近日,位于苏州的中国昆曲博物馆恢复了他们的传统昆剧星期专场演出,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海昆剧团首次加入了这一演出队伍,并计划与昆曲博物馆进行长期的合作。9月22日,中国昆剧界的两大品牌正式“联姻”,在博物馆内的古戏台中进行了首场联合演出。上海昆剧团的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计镇华等不仅悉数到场致贺,并兴致...
查看更多
可与
川剧
媲美的婺剧变脸
2008.09.19
专题报道
可与
川剧
媲美的婺剧变脸 素有“徽戏正宗、京剧祖宗、南戏活化石”之称的婺剧,已于今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婺剧特技表演之一的婺剧变脸,也于今年5月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以“扯脸”为主的
川剧
变脸 提起“变脸”,人们总想到这是
川剧
的绝活。
川剧
的变脸确实富有特色,转一转头或扭一扭身,瞬间即能变出各种各样的脸谱,使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然而,“变脸”在拥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婺剧中也是一项特技,婺剧变脸不仅历史悠...
查看更多
600年皇家粮仓与古老戏曲 遗产在遗址上暗香
2008.09.16
其他新闻
600年皇家粮仓与古老戏曲遗产在遗址上暗香 一个是传承600年文化的古老戏曲――昆曲,一个是承载600年历史皇家粮仓,文化遗产与历史遗迹,在共同传承着文化的暗香。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是中国现存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昆曲的表演注重歌唱与念白、舞蹈与身段巧妙而和谐地结合。演员行当分明,各有其表演的特殊程式和技艺。 昆曲通常以竹笛...
查看更多
非遗文化香火难续 重庆启动救亡工程
2008.09.10
专题报道
非遗文化香火难续 重庆启动救亡工程 “非遗”不能仅停在博物馆里,而应推动其产业开发,铜梁龙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巨建兵/摄) 近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重庆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一个最主要的表现是,《办法》明确规定了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更多
1
25
26
27
28
29
3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