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廿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老非遗,还需现代“淬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5年,文化部请第三方机构评估落...
2017.02.15
专题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日前,文化部官网公布了《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简称《报告》)。 作为“舶来品”的非遗保护概念,传入我国只有10余年时间。目前,国内非遗的保护状况如何,各地在非遗保护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报告》支了什么招儿? 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效率和质量有很大提升 据介绍,本次评估的...
查看更多
春联里的书法思考
2017.02.13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联则一直都是中国春节的标配。 中国民间写春联的习俗源自五代晚期。清代学者梁章钜《楹联丛话》指出,中国最早的新春楹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撰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之后,新春张贴春联渐渐流行开来。而书写和张贴“福”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求来年好运的重要仪式。在《说文解字》中,福、禄、祯、祥等可以互训,都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幸福的期盼。 今年春节前后,北京颐和园、上海外滩等大小城市,人...
查看更多
在国际话语规则中实现本土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
2017.02.10
论坛
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及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我国而言,由各民族所创造的口头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罕有其匹。许多文类样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都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内涵、多样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建设情况看,全国范围内对口头传统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不够,对口头传统的属性认识不清,因此出现了“以文本为导向”的种种弊端。在中国文化档案...
查看更多
传统节日要有“现代过法”
2017.02.09
论坛
逛庙会日益成为新年俗。图为上海城隍庙庙会。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春节前夕,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该文件中的一个关键词“振兴”引人注目。它一方面说明,不少传统节日习俗已经衰落,另一方面也让人看到中央振兴传统节日习俗的决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 传统节日首重人伦亲情 中国...
查看更多
因势利导,让乡风文明重
归
“故土”——民俗学家萧放谈
2017.02.08
论坛
【新春走基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年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它的隆重与盛大既表现在丰富多样的具体节日民俗中,又表现在节日文化价值的核心内涵和社会功能上。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习俗与文化是观察乡村的重要窗口,也是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春节有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和丰富内涵,怎样传承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如何以年节习俗为抓手,移风易俗,让乡风文明重
归
“故土”?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
查看更多
端庄“大器”:婺剧名家陈美兰风采
2017.02.08
人物
前不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迎来建团60周年团庆,其间举行了优秀剧目惠民展演活动,该院陈美兰等婺剧名家纷纷献艺,精彩纷呈。陈美兰成名不晚,早在1989年版《白蛇前传》中饰演青蛇,形神兼备的表演迸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忽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模拟蛇形左右扭动的脖子又细又长,她以独特的肢体语言“蛇形”“蛇步”,在上下、高低、左右的曲线起伏扭动,及融汇武旦、武生与武净行当特色的各种繁难身段动作和步态中,淋漓尽致地诠释小青对白...
查看更多
于传统中铸牢文化自信
2017.02.07
论坛
中国新年,带动世界进入“春节时间”。中国风吹遍九州,中国红红遍世界,春节跨越国界、引发共鸣,成为“世界节日”,正在于它所承载的,是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是立足千年传统的“东方智慧”。这样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源,亦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 近年来,中国发展令世界瞩目,支撑古老中国骐骥一跃的,有道路选择、有理论引领、有制度优势,也有文化力量。中国古代有“九鼎”之说,这些国之重器,不仅是政权象征,更是文化赓续、文脉传承...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瓶颈与对策
2017.02.07
论坛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曾经有一个黄金时期,尤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代表。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渐渐失去了昔日辉煌,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渐渐被稀释乃至被替代,传统的特色民族文化传承容易流为简单机械的文化符号的复制 ●我们缺少一支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挖掘、创新的专业队伍;缺少一个代表性的伟大作品有效地将少数民族文化及形象展示给世界;缺少对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全面认知和有效运用,作品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出现很多伪民俗、伪文化,无法为大众高度关注和广泛...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要接足地气
2017.02.07
论坛
非遗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薪火相传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推进非遗永续传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坚守情怀中回
归
现实,广接地气,让更多的非遗重新以自信的姿态活起来。坚守情怀接基因之气,涵养文化复兴的民族根须。非遗是文化的DNA,更具文化命脉的意味。我们只有明白“从哪儿来”,才能更好地懂得“到哪儿去”。故此,非遗的保护传承,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更为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滋养。在思想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推进非遗永续传承,首...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保护的经验——以融水苗族坡会群为例
2017.02.04
论坛
【摘要】目前关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等的保护,不重视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以及文化对社区民众的意义。论文拟从具体案例说明社区保护的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更有效,更实用,更可行。【关键词】“非遗”;社区保护;融水苗族;坡会【作者简介】徐赣丽(1967-),女,江西宜丰人,民俗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民俗旅游等。当前我国对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层面的生存状态、社会意义、传承价值和保护方...
查看更多
1
180
181
182
183
184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