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织绣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班
2016.06.28
相关资讯
6月21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幕。此次研修班旨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主任汪大伟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织绣工作室王秦教授、PACC执行主任金江波副教授、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副教授以及20位织绣传承人出席了开...
查看更多
“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6.06.27
论坛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国在过去五十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为了保护和延续这类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同那些最好地持有该项目的知识渊博和技艺高超的人一起被认定。后者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并在政府相关支持的鼓励下,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他人。有关这个支持体系的基本结构连同近期所面对的挑战,也在文中得到详细的记述。 【关键词】 “人间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挑战 [作者简介] 任敦姬(Dawnhee Yim),韩国科学院...
查看更多
鬃人传人白大成:不想让“盘中戏”成绝唱
2016.06.21
专题报道
“这是一种纸糊的戏装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将,头上插着翎毛,背后扎着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却是一圈鬃子。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 回忆起儿时跟随舅舅逛隆福寺庙会的经历,冰心曾经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特意提到她心心念念的鬃人表演。时至今日,偌大的京城里,此番热闹情景再难寻觅,鬃人的制作技艺,也唯有白大成一家还在继续传承。 邂逅 半个多世纪前拜师学艺 什刹海西侧的东...
查看更多
非遗的知识产权之惑
2016.06.12
论坛
虽然仍存在开发难题,但今日中国的近90万项非遗资源,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由国务院批准的1000多项各级非遗项目,开始吸引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 在北京,几乎经营面人的商家都从“面人彭”进货。除此之外,“面人彭”还做OEM产品。北京百分之六七十捏面人的,都从彭小平这里拿货。 捏面人的彭小平也是北京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传统手艺人。1980年,21岁的他在北京友谊商店一方小柜台上做起了捏面人的生意,一个月捏360个。 面人一上...
查看更多
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
2016.06.12
论坛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端午节俗传统由全生避害、人神祭祀、饮食节物、竞技娱乐与家庭人伦五大要素组成,它们适应了传统社会民众共同的时间生活需要,五大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互补也保证了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的稳定地位。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进入,端午节俗传统要素逐渐失落,端午节社会地位显著下降。在强调文化多样性,推动传统节日复兴的今天,端午节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从传承与建构民族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端午节...
查看更多
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2016.06.12
10周年媒体报道
端午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来说,端午节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保护和传承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文化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保护端午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来说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举全国之力来保护端午节呢? 包粽子—饮食文化 端午是传承中国南方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其食俗以粽子为代表,这一点与以传承北方食俗为主要内容的立春、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
查看更多
端午节的八种文化传统
2016.06.12
专题报道
端午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来说,端午节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保护和传承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文化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保护端午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来说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举全国之力来保护端午节呢? 包粽子—饮食文化 端午是传承中国南方优秀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其食俗以粽子为代表,这一点与以传承北方食俗为主要内容的立春、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各...
查看更多
全国各地端午节的习俗
2016.06.07
专题报道
江南地区 端午节赛龙舟,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复州皮影戏为例
2016.06.01
论坛
皮影艺术,又称皮影戏、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驴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的照射下隔亮布进行演戏,它是集绘画、文学、舞蹈、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中国皮影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在明朝传入辽南地区,复州皮影文化由此开始形成,经过历史的发展,几经传承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扎根本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复州皮影戏文化。复州皮影戏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警钟在敲响 众所周知,一个时代或地区的经济...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除了临终关怀,还能做什么?
2016.05.26
论坛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概念上仍然存在着无数混乱和争议,但是随着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逐步实施,发掘、登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似乎一点也没耽搁,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热火朝天”了。雷厉风行的大跃进作风再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当然与每一次大跃进一样,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之而来的又是盲目性和破坏性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争业绩、创品牌,商人为了有利可图的投资,纷纷争抢上“名录”、搞开发...
查看更多
1
187
188
189
190
191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