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廿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保护、文化认同与非遗教育——纪念《非遗法》颁布实施五周年
2016.10.27
论坛
漳州布袋戏表演白族大本曲表演苗族蜡染雕漆技艺台湾高山族传统织布傣族贝叶经刻写李重庵(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十届民盟中央副主席)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文化工作领域一部具历史意义的法律。制定这部法律,也是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缔约国规定的义务。当今,非遗保护工作在全国不断推进,此时重温《非遗法》及与之...
查看更多
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
2016.10.26
论坛
[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进行,其工作重心已由主要重视收集整理申报转入对保护方式的探索和保护措施的细化。针对非遗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项目,则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方式在增加传承人和当地民众的收益,提高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事象的积极性,以及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保护方式在关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的同时,其“泛产业化...
查看更多
川剧近距离 细微之处见匠心——专访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
2016.10.25
专题报道
夏庭光,生于1933年,重庆市川剧院二级导演,国家级川剧艺术(重庆)代表性传承人。曾任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纤维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市川剧艺术学会副会长……著有《川剧品徽》、《川剧品徽续集》,重庆川剧领军人物,为川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细微之处见匠心”来自于夏老的书《川剧品微》的感悟,既是对川剧艺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体悟,亦是对川剧艺术博大而又精深的诉说,更是对夏老一颗为川剧鞠躬...
查看更多
多方努力 让工匠变身“科班”人才
2016.10.24
专题报道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只存于工匠师心中,工匠师常用模型来呈现(摄影:苏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的问题显而易见——设计和营造的专业人员无法大批量培养;难以进入主流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体系。作为广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之一,它该如何传承和创新?各级政府、大批工匠作出了各自的努力,《侗族木构件营造技艺在广西传承与创新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编写教材?有此想法80后木工匠师龙令鹏,如今带了两三个徒弟...
查看更多
从语词层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公约》 “两个中文本” 的分析
2016.10.24
论坛
摘要: 本世纪以来,在文化遗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法律文书堪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该《公约》目前存在两个中文本: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经其秘书长确认并纳入《联合国条约集》的“前在本”并非交存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并由其总干事保管的“订正本”。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其《公报》或是网站正式发布的中文本既没有留下“订正本”的明确标记,也没有披露过与“前在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基于这样一种“文本间关系”,本文通过档案查证和抽样比对,以期...
查看更多
自洽衍变:“非遗”理性商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以传统手工艺为例
2016.10.19
论坛
[摘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商业化,方可实现生产性保护与“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洽衍变;理性商业化 民间传统文化与其它各种文化跻身在同一个社会大舞台,竞争与碰撞...
查看更多
礼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2016.10.10
论坛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是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家。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英国时谈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提议在2016年他们逝世400周年之际,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今天我们纪念这位戏剧大师,研讨他的创作思想、总结他的艺术贡献,向其创作的伟大文学经典致敬,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汤显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是跟他所处...
查看更多
佳节又重阳——重阳节习俗知多少?
2016.10.09
专题报道
重阳的来历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并阳,故曰重阳。重九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两晋、南北朝时九月九日人们登高食素,时为“素节”,风行全国,唐时诏令为节,现为天下华人之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在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
查看更多
20年,中国京剧进入青研班时代
2016.09.28
专题报道
于魁智《红鬃烈马》剧照。 资料图片张火丁《春闺梦》剧照。资料图片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20年了,9月17日至10月8日,百余名学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19台传统大戏和一台演唱会,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强强联合的演出让人大过戏瘾,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6届229名学员,已成为所在剧院团的中坚力量,成为戏曲艺术承上启下的生力军,京剧艺术已进入“青研班时代”。 承上启下栋梁材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创办于1996年,首倡者为时任中...
查看更多
以对话传统、市场和观众创造戏曲生机
2016.09.28
论坛
越剧《双飞翼》 戏曲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综合呈现形式,拥有着长久积淀下来的艺术与文化传统。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交流与沟通的便利,很多戏曲从业者从其他剧种中汲取优秀的演唱与表演元素,融合到自身的艺术表演中去,这是文化交流的良性呈现,也是文化的必然结果。不过吸收与借鉴的前提是对自身艺术形式的深入把握,特别是对这一艺术所负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之后的有机融合。失去这一前提,简单的模仿与借鉴会陷入目的模糊的“四不像”之中。特别是那些跟着光盘、教科书...
查看更多
1
185
186
187
188
189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