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2617)
机构
(0)
政策
(35)
资讯
(1255)
清单
(259)
资源
(163)
学术
(825)
百科
(0)
其他
(8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加依“乐器村”――传承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之村
2009.09.30
专题报道
加依“乐器村”――传承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之村 一位维吾尔族老者,银白须髯,戴一顶传统的维吾尔族小帽,流露着浓浓民族风情,他静静坐在艾依提·依明的家中一角。 一位维吾尔族老者,银白须髯,戴一顶传统的维吾尔族小帽,流露着浓浓民族风情,他静静坐在艾依提·依明的家中一角。突然,乐声响起,老人站起身来,载歌载舞。他光着脚,合着旋律,极其稔熟地跳起舞蹈,脚步轻颖,深深在沉...
查看更多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吉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述要
2009.09.30
论坛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吉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述要满族说部时使用的乐器鼓 资料图片通榆木版年画 资料图片 今年的我国第四个遗产日期间,吉林省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论坛。来自吉林省高等院校、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和文化遗产抢救普查保护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吉林和全国目前“非遗”保护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了梳理性总结和论述。来自吉林省内各民族的专家学者和部分“非遗”传承人普遍看好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前景,但他们也同...
查看更多
阳朔画扇的生存之道
2009.09.29
专题报道
阳朔画扇的生存之道 月亮山、象鼻山、书童山、大榕树……桂林甲天下的一个个著名景点在尺幅不大的扇面上再现,扇子和阳朔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画扇,福利人最熟悉了,一把把大大小小、精致典雅的画扇遍布福利镇的大街小巷,享有“中国画扇第一镇”的美誉。然而,画扇依旧,世易时移,如今的画扇产业已陷入一种“名
归
而实难至”的尴尬境地。 画扇之乡“玩转”扇子 “这条街曾经全部都是卖画扇的。”在福利镇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位坐在自家铺面孤独守望着的...
查看更多
浅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
2009.09.29
论坛
浅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陈宗花 论文摘要: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评价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偏差在原生态民歌比赛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原生态唱法存在的评价误区,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音乐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只有对评价标准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打破一元制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相伴随的,应是多元的生存...
查看更多
彝族鬼灵信仰田野调查手记
2009.09.29
论坛
彝族鬼灵信仰田野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 彝族鬼灵信仰田野调查手记之一 走近鬼魅:美女与鬼源 相传,很古的时候,在天和地的中间,在大地的中央,有一个终年被一团团红云和一片片白云掩映着的地方,天上的神,地上的人,只有在红云和白云交替的时候,才能看得见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个被称为“苏祖”的地方,就是巴布凉山。 1992年初春,我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研究课题,从首都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凉山,选择彝族传统文化保持得最为深厚...
查看更多
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
2009.09.29
论坛
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范秀娟 内容提要:“民歌社会的现代情结”和“现代社会的民歌情结”指的是:在当代中国,民歌社会即前工业化的少数民族社会正以传统艺术的日益消亡为代价追求现代社会的接纳和认同;而现代都市化社会则以对民歌社会的古老艺术的回望来追想业已失去的牧歌时代,并以此为契机重构都市化过程中疏远甚或失却了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传统,努力形成有文化根基、有地方特色和更大认同感的区域文化。本文以广西黑衣壮社会艺术的衰落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对黑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古老艺术的现代出路
2009.09.29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古老艺术的现代出路 南北泥塑各具神韵 都是玩泥巴的手艺活儿,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泥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流派。在北方,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泥人张”最为著名,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塑造的人物惟妙惟肖,艺术风格以写实为主,比如塑造人物,有明确的比例。以头的比例为基准,按照“行七、坐五、盘三、蹲四”的比例来捏出不同情态下的人物形象。据传,由于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以至于当时的京剧...
查看更多
农民画,现场看
2009.09.28
专题报道
农民画,现场看 《祖地情深》 《状元插金》 郭水根 第一次看到《龙海现代民间绘画》这本画册,蔡明辉很是激动了一阵子,那一张农民画《淋珠痞》,一个坐在凳子上的小孩,被一群小孩围着,一个大人往他头上撒东西,周围小孩个个手舞足蹈,抢劲十足。这分明就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啊!他拿着考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 他说,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头上长了两个“漩”,外婆以为他调皮、人缘不好,特意给他穿上新衣,一直念叨:大家来捧场。结果来了20多个小朋友,外婆往他头上撒黄豆...
查看更多
当传统艺术混搭时尚元素 莫让传统艺术丢了魂
2009.09.28
专题报道
当传统艺术混搭时尚元素 莫让传统艺术丢了魂昆曲《牡丹亭》时常被加入时尚元素进行改编与创新 近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有专家提出质疑,称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节目已不是传统的二人转,并称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赵本山就可能被取消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资格。 这位专家的质疑点主要集中在目前二人转演出加入了流行歌曲、模仿秀等原本跟二人转无关的表演元素。而实际上,不仅是二人转,国内各种传统曲艺、戏剧都面临着这一难题:是坚持原汁原味,还是通过嫁接时尚元...
查看更多
人死艺亦亡 绝活成绝唱
2009.09.28
专题报道
人死艺亦亡 绝活成绝唱周清印 “人走了,把一身绝技和宝贝也带走了” 2008年2月28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公众从551名传承人名单中遗憾地发现,有两位传承人在评定期间就已于当年元月谢世,分别是川剧六大传承人之一的陈安业、苏剧两大传承人之一的蒋玉芳,去世时一位71岁,一位86岁。 到2009年6月,我国文化部已连续公布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半月谈记者注意到,这大约20...
查看更多
1
225
226
227
228
229
2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