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论坛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发展浅说                                    苏海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历史、艺术、宗教、科学和教育等诸多价值,是其存活之根须,或谓核心价值。较之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脆弱和珍贵,它承载着人类各民族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在时间的推演中,是很容易被忽略和忘记的。    非物质文化以人为载体,人类社会又以发展演化为常态。千百年来,或娱人自娱、或侍技谋生,非物...
查看更多
论坛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陈铭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上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出生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存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在寂寞中苦度...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遗传承人为中网完成“中国之杯”       国宝级大师集体创作、生动运用中国历史文物元素诠释中国韵味,2009年中网冠军奖杯“中国之杯”日前集体亮相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全面升级至亚洲最顶级的综合性网球赛事,中网赛事做出了诸多焕然一新的改变以匹配新地位,其中重拳之一即为赛事量身打造全球独特的中网奖杯“中国之杯”。金瓯永固杯、子龙鼎、爵、鱼龙盘等中国传统文物名器结合内涵丰富的中国古典图案纹饰,铸就了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美观而又独特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生产成为呐喊:第三届“非遗保护”苏州论坛侧记      王老吉凉茶创造出价值上百亿元的品牌,非遗真的能转化成生产力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竹刻技艺开始进行商业化运作,弱势遗产如何突破市场困境?生存在夹缝的土家族织锦重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是否回生活本位才能赢得收益?  9月11日至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代表共百余人,齐聚“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就近两年来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进入9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在全国铺开,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再次升高。   经过此前的两轮申报,我国已有1028个非遗项目、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名录,显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非遗是中华民族无价的艺术宝藏。如何更好地保护这笔财富,让它们焕发青春、世代相传?这是各界始终关心的问题。在9月7日至8日召开的“中国·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国际论坛”上,专家学者们...
查看更多
论坛
 从节气到节日――从历法史的角度看中国节日系统的形成和变迁     刘宗迪      内容提要: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依然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阿来:重述格萨尔为藏地祛魅         很久很久以前,康巴藏区阿须草原上有个放牧的藏族孩子觉如,他戎马一生,统一多个部落建立岭国,惩恶扬善,造福黎民百姓,被称为格萨尔王(相传他是藏传佛教连花生大师的化身),成为藏人世代怀念、至今尊崇的大英雄。关于他的故事千百年来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的广阔藏区口口相传,这种传播方式令故事的版本、内容不断丰富,成为迄今世界上篇幅最长、仍在流传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   1  八月的川藏线上野花满山、湖泊...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2008年1月11日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8年5月2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北川羌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缪天瑞教授因病于2009年8月31日早5时许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101岁。昔人已逝,今人尤思。为了缅怀这位学界先贤,重温其百年所走过的学术历程,本网现刊发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先生撰写的《百岁学人缪天瑞》一文,以表哀思。 百岁学人缪天瑞  望九之年的学者不多,望九之年还在写作的学者更不多,而百岁高寿仍然笔耕不辍的学者简直就如凤毛麟角。文化界有巴金、季羡林,音乐界有廖辅叔、钱仁康,而像缪天瑞这样已达百岁高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唱响世界        受日本讲谈协会邀请,由中国评弹博物馆的袁小良、苏州评弹学校的王瑾和苏州评弹团的王池良等三位评弹艺术家组成的苏州评弹艺术团于2008年10月13日赴日本东京、大阪、金泽,进行为期一周的演出,他们在金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举行公益性展示演出,并在东京国立剧场等对日本市民进行公演。演出中把所有说白、唱词均译成日文打出字幕。朱子寒 摄    “向祖国汇报”――《茉莉情韵》苏州评弹晋京展演,将于九月八日晚在北京民族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